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嶼,僅次於更像一塊次大陸的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面積達78.6萬平方公里,等於我國東南部地區廣東、福建、湖南、江西、浙江5個省之和!這個巨大的島嶼為什麼分成兩個國家?兩國的分界線是一條簡單的直線,但仔細看,中間還折了一下。
首先,新幾內亞島分兩個國家,源於殖民歷史與後殖民時代的政治演變。
大航海時期,西班牙航海者在歐洲各國中率先登上這個島,因看到當地自然條件和人都類似非洲的幾內亞,將該地命名為新幾內亞。16世紀末,荷蘭佔據東南亞的爪哇島,建立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到18世紀後期,荷蘭人往東擴張,進踞新幾內亞島的西部。
同期,英國人從澳大利亞北上,控制了新幾內亞島的東南部,後起的德國控制了新幾內亞島的東北部,英、德、荷三個國家,瓜分了新幾內亞島;20世紀初,英國將自己控制的這一份,併入澳大利亞自治領,如下圖所示:
一戰期間,澳大利亞出兵遠赴歐洲為宗主國效力,同時進佔了德國控制的新幾內亞島東北部殖民地,戰後,作為戰勝國一方,順勢獲得了這塊土地。
二戰後,印尼脫離荷蘭獨立;荷蘭一直控制新幾內亞島西部,到六十年代獨立,繼而又被印尼吞併。新幾內亞島東部則於1975年脫離澳大利亞獨立,成立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因此,現在的新幾內亞島,西部屬於印尼,東部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新幾內亞島非常大,如果加上沿海附屬島嶼,土地面積達到81.8萬平方公里。島嶼形狀像一頭大恐龍,呈現西北-東南向延伸,島上地形非常複雜,高大的山脈像骨架一樣貫穿全島,將地形分為南北兩部分,島上最高峰查亞峰海拔達到4884米,是世界島嶼中的最高點,也是大洋洲的最高峰。查亞峰所在的山脈終年有積雪。
新幾內亞島位於赤道附近,終年被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加上地形影響,雨水非常充分,年降水量南部沿海能到2000毫米,北部沿海能到3000毫米,中部山區可達4000毫米。這麼多的雨水,發育了眾多的河流。島嶼中部的筆直分界線,是殖民者當初以東經141°線分界產生的,中間的折線部分,是因為有一條大河——弗萊河,順著河流分界。
弗萊河發源於島嶼中部山脈的南坡,先向南流,後轉向東南流,注入珊瑚海的巴布亞灣。河源唯遠——以斯特裡克蘭河為源頭算,河流全長129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島嶼河流。流域面積達7.6萬平方公里,年均水量達到1890億立方米。對比我國珠江水系主幹——西江年均2200億方,黃河年均580億方,一個島嶼有那麼大河流非常誇張。
弗萊河也是整個大洋洲水量最大的河流,澳大利亞那麼大的陸地,最大的河流——墨累達令河年均水量才兩百多億方。
新幾內亞島上的水太多了,島上的高原和平原熱帶雨林密佈,山地植被多樣,沿海平原有很多沼澤地,生物多樣性極為突出,和加里曼丹島一起,是地球上僅次於亞馬遜平原、剛果盆地的生態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