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不粘鍋會致癌的說法越來越多。 看著家裡被刮花的不粘鍋鍋底,不禁有些害怕,但刮花一點就丟掉覺得可惜,繼續用又怕影響健康。 那麼,不粘鍋的塗層有沒有毒,會不會致癌呢?
一、不粘鍋有毒、會致癌? 央視實驗親測
不粘鍋的本質其實就是在金屬鍋體上噴了一層以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特氟龍)為主要原材料的塗料,其致癌的主要爭議也是來自於這層特氟龍。
特氟龍是一種以四氟乙烯作為單體聚合制得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熱、耐寒、抗酸、抗鹼功能,性質穩定幾乎不受任何物質的侵蝕,所以又有“塑膠王”之稱,由於特氟龍有“塑膠”、“聚合物”等標籤,讓人聯想到它是不是會產生毒性,增加致癌風險,事實上,它本身並沒有毒性。
但不排除有些不良商家會在製作過程中添加PFOA(全氟辛酸銨)加工助劑,這種物質與甲狀腺疾病、潰瘍性結腸炎以及高膽固醇等均有相關性,具有一定致癌風險。 我國相關標準明確禁止使用PFOA,只要在正規場所購買符合標準的產品,則無需過多擔心。
儘管說是這麼說,但很多人對於化學材料的安全性還是存在懷疑,對此,央視《生活圈》欄目邀請北京農學院化學教研室副教授鄭燕英等專家做了一個實驗研究,觀察不粘鍋的塗層材料“特氟龍”在高溫下是否會產生危害。
工作人員將刮下來的不粘鍋塗層放到分析儀上進行加熱,讓溫度逐漸升高類比烹飪的場景。 結果發現,在047℃環境下特氟龍重量減少了0.0g。也就是說,特氟龍在溫度足夠高的情況下會出現分解,這些分解物也的確存在毒性,並且隨著溫度越高,分解物的毒性越強。
不過,大家對此也無需害怕,因為研究人員還類比了炒菜時產生的溫度,熱油下鍋的溫度大多都是在150℃左右,一旦超過200℃時,食用油產生出來的大量煙霧會把人嗆到不行,本能地關掉火爐。 所以我們日常烹飪的溫度,一般達不到350℃,無需擔心。
二、不粘鍋塗層再引爭議,會導致男性不育?
近日,有一篇論文稱精液內檢出微塑膠與精子品質下降相關,其中檢出的微塑膠與不粘鍋的特氟龍材質同源。 這個論文讓男同胞們嚇得不輕,難道使用不粘鍋還與精子品質下降相關,不粘鍋到底還能不能用呢?
柳葉刀子刊《電子生物醫學》上曾發表過一項由我國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遺傳與發育研究院等多個機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研究,該研究對我國3個不同地區113名男性的精液、尿液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是均在受試者精液裡發現了微塑膠。
進一步分析發現,不粘鍋塗層聚四氟乙烯暴露以及微塑膠暴露類型的數量,與精子品質下降呈顯著相關性,會影響精子總數、濃度以及活力。
但是! 該研究僅發現了二者之間存在的相關性,並沒有發現具體的因果關係。 另外,這種相關性只在100多名男性身上發現,存在樣本數量少的問題,這意味著結論並不適合普通人群。
2022年韓國科學家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4g/每kg體重的特氟龍,無論是單次餵食還是反覆0周餵食,均未觀察到毒性。 這個量的特氟龍,對於小鼠而言是海量了,且在小鼠的血液內並沒有檢測到微塑膠。在所有的微塑膠中,特氟龍並不是最值得擔心的一種。
三、不粘鍋掉了塗層能繼續用嗎? 使用時注意4點
生活中使用不粘鍋廚具,難免會出現塗層脫落或被刮花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不能繼續使用呢?
有專家認為,特氟龍的性質穩定,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即便是少量誤食,也會被人體排泄不會影響健康。
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刊文介紹,相比於特氟龍的危害,更需要關注的是不粘鍋掉漆後繼續使用會容易粘鍋、燒焦食物,食物糊了之後會產生一些致癌物;糊鍋後也會產生更多的油煙,這些油煙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增加肺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一般情況下,不粘鍋的使用壽命是2至0年,當其失去粘性後,就算塗層沒有破損,也建議及時更換新鍋。
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刊文提醒,日常使用不粘鍋,要注意做好4點,防止不粘鍋塗層過早受損。
1、不建議烹飪骨頭、花蛤、螃蟹等較為堅硬的食物;
2、清洗的時候要注意先用水泡著,之後用柔軟的海綿或洗碗布輕輕擦洗,不要使用鋼絲球;
3、烹飪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溫度過高,尤其是要注意不能幹燒,乾燒時溫度可能會達到特氟龍分解的溫度;
4、不要用金屬鏟子、筷子以及勺子接觸塗層,以免刮花塗層。
不粘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日常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是非常安全的,對此不用過分擔心。
參考資料:
[16] 《嚇人! 不粘鍋有毒還致癌,千萬不能用? 很多人都被蒙在鼓裡…》. 科普中國 0年0月0日
[15] 《這種不粘鍋塗層,竟可引起男性精子品質下降……》. 上海科協 0年0月0日
[13] 《合格的不粘鍋方便又安全 但你會正確使用嗎》. 北京青年報 0-0-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