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新能源“千億”產業
更新于:2025-04-13 13:23:15

本文轉自:東莞日報

“萬億”東莞搶抓新產業風口機遇

劍指新能源“千億”產業

■位於謝崗鎮的東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

比亞迪、寧德時代、贛鋒鋰電等巨頭搶灘登陸,新能源產業邁向星辰大海;產業鏈條完備,站穩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全國第一方陣,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科創東莞賦能,科研機構紛紛佈局,助推新能源產業邁上新台階……

在“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迎來巨大風口,國內不少城市瞄準新能源賽道,大力培植產業發展。作為國際製造名城的東莞,在新能源這一風口賽道上正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東莞搶抓新產業風口機遇,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並繪下藍圖,力爭“十四五”期間將新能源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規模的產業“新立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特色製造中心和創新發展高地。

新能源巨頭搶灘登陸

瞄準新能源千億產業集群,東莞蓄勢待發。

在全國新能源產業的賽道上,一批城市“高手過招”,紛紛向“新能源之都”的目標發起衝擊。全國第15座“雙萬”城市東莞,也加入了這場激烈的競逐,吸引了一大批新能源領域的巨頭進駐。

2022年7月,東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正式簽約,並於當年動工建設。該專案由東莞弗迪動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主要生產電動總成、驅動電機、控制器、高壓線束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佔地面積約1044.51畝,建築面積122.42萬平方米,總投資不低於65億元,專案達產後年產值不低於170億元,力爭180億元以上。專案一期建設週期為2022年12月-2025年12月,規劃建設11棟廠房。

截至2025年2月底,一期專案擬投資65億元,已完成固投32.1億元,6棟已投入生產的產線主要產品為線束、發動機、電機、電驅等,預計2025年底完成11棟廠房的建設,增加產品為電動總成、電源、電控等。

2024年年底,比亞迪旗下東莞弗迪動力有限公司競得東莞市謝崗鎮大厚村、大龍村產業用地,用於建設東莞比亞迪二期擴產專案。這也是繼2022年之後,比亞迪再次在東莞拿地,用於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佈局。

比亞迪項目在東莞市謝崗鎮跑出“加速度”,只是近年來東莞市積極搶佔風口產業新賽道,加快培育千億新能源產業的一個縮影。一批批新能源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價值鏈中高端領域的專案加速流入,正在開拓東莞新的支柱產業發展空間。

2025年,東莞計劃安排市重大建設專案798個,其中產業工程572個,涉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其中,備受矚目的贛鋒鋰電(東莞)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GWh新型鋰電及儲能總部基地項目計劃2026年投產運營,該專案將聚焦新型鋰電及儲能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將為東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東莞已經吸引了比亞迪、寧德時代、贛鋒鋰電等新能源巨頭,涵蓋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裝備、新能源材料、新型儲能、氫能等細分領域,並在松山湖、水鄉等區域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領先企業及其產業鏈上下游。

劍指新能源“千億”產業

競速新能源賽道,既是實現“雙碳”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催生能源工業新業態、打造經濟新引擎的重要突破口。

面對撲面而來的雙碳機遇,東莞市早就出臺了《東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將加快打造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產業新立柱,加快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爭取到2025年底前以新型儲能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率先突破1000億元規模,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特色製造中心和創新發展高地。

目前,東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應用場景不斷湧現,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崛起,細分賽道一批高增長的“隱形冠軍”精耕細作,呈現出“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興產業裂變發展、未來產業前瞻佈局”的生動局面。

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條。以鋰電池產業為例,東莞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中游的電芯製造,到下游的電池模組組裝,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產業鏈條。“東莞造”鋰電池產品憑藉卓越的性能和穩定的品質,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電動工具等多個領域,並在國際新能源舞臺上大放異彩。據黃埔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前2個月,東莞市鋰電池出口額達到27.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9.2%。

科創東莞還擁有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大灣區大學等重大科研平臺和高等院校。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發起成立的能源材料與器件創新工廠,彙聚了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理事單位,部分企業還在松山湖設立研發中心,助推東莞新能源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