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老孫最近一段時間肚子突然變大了,稍微吃點東西就腹脹,家人發現情況不對,於是就帶著老孫去醫院體檢,這一檢查就發現了大問題,導致老孫肚子變大的罪魁禍首,正是肝硬化。
好端端的為何會得肝硬化?通過進一步檢查,醫生排除了老孫有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因素導致的肝硬化,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長期飲酒。
可是老孫卻說,自己雖然經常喝酒,但每一次喝的並不多,比如朋友聚會的時候,別人都喝一斤多白酒,自己也會堅持原則,始終不會超過4兩。
在老孫看來,三四兩酒那真不算什麼,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每天喝這麼少的酒,為什麼還會得肝硬化呢?
醫生說,有關酒量,可不能這樣四捨五入,忽略不計,具體到每一個人,酒精的危害又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喝酒比男性喝酒的危害更大,因為女性對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更為敏感,女性的解酒能力比男性差,這些都決定了女性若是喝酒,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即便是男人與男人之間,喝酒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男人可能喝一點點酒就面紅耳赤,你可千萬不能認為這是酒量好的表現,醫學期刊《Cell Research》上的一篇《中國代謝解析計劃對 10588 例樣本的深層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的結果顯示,在中國人里,約40~50%的人天生缺乏乙醛脫氫酶。缺乏這種酶,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乙醛大量在身體里堆積,而無法被及時有效分解。
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所以就容易出現喝酒臉紅的現象。
第一,即便少量喝酒,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019年,刊登在《歐洲心臟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心臟健康方面,經常規律性少量飲酒其實比酗酒危害還大,更易增加房顫風險。
該研究涉及978萬人群,所有參試者均未患有房顫,研究人員對參試者的飲酒習慣進行追蹤隨訪,結果發現在確診房顫的患者中,每周飲酒次數是最大的風險因素:與偶爾“喝大酒”的參試者相比,每天“喝點小酒”的人房顫風險更大,而每周飲酒≤1次的參試者風險最小。
現實生活里,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誤區,我每天喝的是小酒,小酒有利於血管健康,喝小酒對身體更好。
事實上,酒精對身體的傷害呈現累積效應,喝酒時間越長,那麼酒精對身體的傷害越大。
第二,喝酒會致癌,且沒有安全劑量
喝酒最大的危害就是致癌,世界衛生組織很早就將酒精列為I類致癌物,酒精致癌是因為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會直接導致DNA的突變。
長期飲酒會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病率,包括肝癌、胃癌、大腸癌、食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喉癌等等。
就喝酒與癌症來說,喝酒沒有安全劑量,不能說你喝小酒就不會患癌,事實上,長期喝小酒的人,比偶爾喝大酒的人,可能危害更大。
第三,酒精為什麼對肝臟情有獨鍾
根據統計,我國的酒精性肝病患者達 6000萬以上,中國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酒精導致的肝病形形色色,喝酒之所以傷肝,是因為酒精的代謝主要在肝臟,酒精進入人體后,經過消化、吸收進入血液迴圈,然後到達肝臟。人的肝臟細胞中存在著兩種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把酒精轉化成乙醛,乙醛脫氫酶把乙醛轉化成乙酸,然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廢物的形式排出體外。
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會直接損傷肝細胞,酒精在代謝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氣,造成肝臟更易缺氧。
第四,即便少量喝酒,也會成癮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偶爾喝一次大酒,其實並不會產生酒癮,但是若每天都喝小酒,如果有一天突然不喝了,就會特別難受,不是因為養成習慣了,而是因為形成了酒癮,在酒癮的作用下,如果不喝酒就渾身難受。
所以,對於長期喝酒的人來說,哪怕每天只是喝小酒,戒酒也會很難。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