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視頻X劇場:在碎片化時代,找一種特立獨行的節奏感
更新于:2025-04-13 10:05:12

作者|林之柏

兄弟殊途、黑白博弈。

《棋士》這樁細膩又獨特的“生活流罪案”給懸疑罪案題材帶來了一陣新風。

這也是騰訊視頻X劇場時隔14個月的上新回歸,不同於常規罪案劇集側重犯罪手法的獵奇和視覺渲染的刺激,這部大膽創新甚至有些反類型的作品更倚重對人性的解構,以棋寓事,娓娓道來。

也正是這種“新意”讓《棋士》贏得觀眾與行業的雙重認可:台播方面,在CCTV-8最高收視率突破1.75%,登頂CCTV-8後黃金時段平均收視率冠軍;網播方面,則以峰值26376創下騰訊視頻X劇場熱度值最高紀錄;豆瓣開分7.5,在如今有些擁擠的懸疑賽道中佔據一席之地。

《棋士》是獨特的,但它也明顯帶有騰訊視頻X劇場的一貫“風味”:題材先鋒、表達創新、品質上乘、酣暢淋漓。在一眾平台紛紛打出垂類內容廠牌的當下,X劇場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分類方法”——不用賽道、題材、風格等常規框架去刻意區隔內容,而是以內容品相、內容態度獨樹一幟。

一劇一格,X劇場創新不設限

放眼望去,騰訊視頻X劇場上新頻次並不算高,作品數量也不是最多的。但截止目前,X劇場劇集的豆瓣平均評分達7.9分,是所有劇集廠牌中最高的。不靠堆量,以質取勝,一劇一格,部部精品,X劇場再次證明瞭“創新”對於內容水準的力量。

事實上,任何內容行業都有一個常見的困境——內容套路化。

這一方面是因為所有人都渴望“確定性”,也渴望把握內容創作的黃金法則,從前影視行業曾流行過"大IP+大流量"的套路公式,當前也有部分劇集存在"換乘式"同質化選角,這些現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劇集內容行業的沉屙,迷信過往的經驗,陷入成功路徑的依賴。

另一方面則是創新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一是製作的風險,如果貿然嘗試創新題材,可能會出現眼高於手、無法落地的困難;二是市場的風險,成功的創新能帶來驚豔的效果,但如果創新方向跑偏或者理念過於超前,內容就很容易陷入爭議,市場接受度遭遇挑戰;三是平臺經營的風險,在商業世界里,內容為王固然重要,但可持續的經營是一切內容的底氣,尤其在當下,"求穩"是行業一致認可的主要策略。

也正因為種種或主動或被動面臨的挑戰,X劇場的創新才格外珍貴難得。

這種新,首先新在題材的多元化,突破“類型”的桎梏,不局限在“懸疑”的套路中。

不得不承認,懸疑劇是所有題材中離“生死”最近的賽道,跌宕起伏,大開大合,“謎題-解謎”的模式經過時間的驗證已經非常成熟,出爆款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以至於形成了當前數量多,節奏快,需求大的激烈競爭局面。

但也正因為懸疑內容有創作規律可循,高分懸疑劇已經出現同質化傾向。地方化、年代感、雙時空的“三板斧”被頻繁複製,觀眾很容易進入審美疲勞的狀態。

騰訊視頻X劇場的破局點在於跳出題材的條條框框,先挖掘人性的“大母題”,再讓題材服務於故事。案件只是載體,是故事推進的明線,觀眾真正要看的,是人物的動機、人性的反思以及不同角色在同一時代語境下的價值觀共鳴。

比如現象級作品《漫長的季節》,用喜來表達悲,用暖色來表達陰冷,用一起罪案將那個時代各個階層的命運串連起來,反映的是整個時代的圖景;而先鋒性拉滿的《歡顏》則被認為“難以定義”,節奏發展之快、表達方式和人物塑造風格之奇特,創造性地完成了“年代浪漫+公路傳奇”的實驗性探索。

還有東方古典探案風格的《繁城之下》,從細處著手,細探在人性善惡難辨之下,小人物如何追索和堅守公道;《黑土無言》則把背景放在世紀之交的東北,通過寫實的生活流細節、刑偵風格的探案劇情還原小城眾生相,譜寫一曲獻給失落縣城的悲歌。

這些作品有的如詩歌散文般雋永飄逸,有的如長篇小說般酣暢淋漓,有的如水墨畫卷工筆寫意,有的如紀實錄與傳記般冷冽現實,有的則如哲學著論般深沉,在故事表達、敘事風格、影像呈現等方面都展現出相當的文學性。

文學性、美學性、藝術性,這或許就是X劇場題材創新的底氣。類型套路千篇一律,但如果我們跳出類型,以藝術價值為思考的原點,那麼劇集的深度與廣度都可以得到無限的延展。

當然,騰訊視頻X劇場的“新”還體現在持續拓展表達的邊界。

雖然我們總說“影視工業化”,但這裡的工業化絕非“流水線”的意思,而是代表著尊重基礎的創作規律、尊重專業化的製作流程。因此創新的表達,不是去“上房揭瓦”,而是在專業水準的基礎線上打開創作的空間,從視聽語言、敘事節奏、主題視角、人物弧光等多個維度入手,帶來新鮮感,帶來藝術審美與思想砥礪的價值。

《棋士》在敘事上,就沒有一味求快、求爽、尋求視覺衝擊,反倒以緩慢流淌的節奏和生活化情節,層層鋪墊主角崔業從隱忍、麻木再到“自爆”的心理扭曲歷程。這種“遇人則慢、遇事則快”的獨特表達形式,將鏡頭對準人物內心暗流湧動與欲念交鋒的手法,步步深入地把觀眾拉入人物的視角與處境中,讓人心的嬗變一覽無餘。

在主題表達上,《棋士》也沒有走向偏狹,而是以由表及里,從社會環境、人際關係表像步步深入到人物靈魂,用手術刀般精準且狠辣的鏡頭剖開崔業自我毀滅的過程:故事伊始,看似把崔業放到“受害者”的位置,讓人以為他確是壓力之下被迫犯罪,對此抱有同情;但隨著鏡頭一步步深入崔業內心,其內心的失序漸次呈現,人性與犯罪的耦合在平實的視角與生活的細節中傳遞了出來。

除此之外,在許多細節之中,X劇場同樣為使用者提供各種新鮮體驗。

例如在互動彈幕上,《漫長的季節》的彈幕會根據三條不同的劇情時間線倒轉、逆向滾動,《歡顏》的彈幕則模仿了子彈破裂視覺效果,都讓觀眾耳目一新。在觀看體驗上,《棋士》所使用的“臻彩MAX+”技術,則讓畫面實現了纖毫畢現、精確還原的視覺效果。

可以看到,不論是主題探索、先鋒表達還是互動等細節上,騰訊視頻X劇場都已將創新融入基因之中。這種對創新理念的堅持和踐行,無異於一種對行業慣性、固有思維的挑戰,放在今天的大環境下,具有別樣意義。

創新背後,騰訊視頻給出創作原動力

這是一個速食文化盛行的時代,資訊碎片化、注意力難集中。但也正因為時代的倍速疾馳,讓放慢的節奏感更加稀缺珍貴和值得回味。騰訊視頻X劇場堅守精品、寧缺毋濫,是在快時代的一種特立獨行。五部作品,部部精品,即便有的劇集收官已久,也仍然有大量觀眾“二刷”“三刷”,後勁兒十足。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慢”工細活、勇敢創新的價值。

而創新背後,是騰訊視頻平台不斷給出的創作原動力——

一方面,騰訊視頻X劇場以質量優先,沒有盲目追求上新速度,也沒有因為劇集篇幅而壓縮拍攝時間。

截至目前,騰訊視頻X劇場一共上線五部作品。2023年《漫長的季節》、《歡顏》、《繁城之下》和2024年初《黑土無言》四部劇輪番上線,正是X劇場熱度最盛的時候,平臺卻保持清醒、主動放慢節奏、淬煉精品,之後便是長達14個月的耐心打磨,直到今年3月《棋士》開播。

我們不難想像平臺面臨的經營目標,創新是動力但也有壓力,這種從容反而透露出騰訊視頻的一種內容章法。每部作品都有它的使命,而X劇場的作品,就是要品質為先,做出風格與特色。這才有了週期橫跨三年、僅拍攝時長就有107天的《漫長的季節》,三四個月在西雙版納種下一大片玉米地,最終呈現出“向前走,別回頭”的深刻定格;也才有了影帝雲集、全員戲骨的《歡顏》……

另一方面,X劇場作品的以內容為先,“用人”不拘一格。

既支援資深創作者挑戰更具突破性的表達,比如《歡顏》的編劇兼導演之一徐兵,待播作品《人之初》的導演李路,在新領域步履不停持續創新;同時也為新人創作者提供一展拳腳的舞臺,比如《繁城之下》導演王錚從廣告行業跨界首次執導電視劇,《棋士》的導演房遠、高妮妮亦是新晉創作者。在演員陣容里,既有“影帝級”的范偉、秦昊、張譯、廖凡、陳建斌、胡軍、王寶強,還有青年“骨幹級”的張若昀,也有董子健、白宇帆這樣的新生代。

隨著劇集行業泡沫出清,真正有才華的創作者走向台前,高口碑作品往往也是高“作者性”的作品,尤其近年的新生代導演,個人風格明顯,張力十足。在這樣的情況下,騰訊視頻對創作者的尊重與創作者才華的釋放互為支撐。自由與責任相輔相成,創新二字知易行難,這既需要平臺的遠見,也需要平臺的定力。

當下的內容行業充滿「變數」,挑戰重重。使用者的喜好瞬息萬變,快節奏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內容需求的方向。

騰訊視頻對於創新的高追求,已經在行業里形成了價值共識——在創作方向上堅持“寧可冒險,不要無聊”,為更多突破固有思路的作品爭取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將作品的評價體系升級為“二元評價”,既看作品的經濟效益,也兼顧作品的藝術成就以及觀眾口碑,讓不受流量熱度、知名度影響的好故事也能被看到。

觀眾需要新意,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的精神,這是騰訊視頻X劇場激情澎湃的活力之源,或許也是行業持續破局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