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大結局反轉!崔業謀劃到四個關鍵人物
更新于:2025-04-13 10:01:33

深挖一下《棋士》的大結局,絕對精彩!

這裡面崔業那可是下了一手好棋,把周圍人都算計得明明白白,上演了三重“混沌棋局”,還把家庭權力結構攪了個天翻地覆。

先看崔業對高利貸公司的那次突襲,這完全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利用規則和人性弱點的“混沌實驗”。他讓夏生在易叔家潛伏了好長一段時間,摸清了易叔對花粉過敏這事兒。然後,他就在保險櫃附近故意釋放花粉,易叔立馬哮喘發作被送去醫院。這一招可太妙了,不僅為作案爭取了時間,還把自己的行為偽裝成意外。

警方調查的時候,易叔的過敏反應就會被當成自然發病,大大降低了案件和他的關聯度。接著,崔業團隊提前做好和真借條一模一樣的假欠條,趁易叔昏迷的時候偷偷調包。這就利用了金融系統的漏洞,銀行對抵押物核查不仔細,高利貸行業又在灰色地帶,就算發現有問題,也很難追究責任。

還有,他們讓夏生假扮維修工觸發警報,一隻耳偽裝成客服接單,演了一出雙簧,把犯罪行為包裝成技術性失誤,甚至誤導警方,讓他們往保險詐騙的方向去調查。

崔業對一隻耳的操控也特別厲害,

把那一套“瘋狗”馴化術玩得賊溜。他知道一隻耳性格暴躁,就故意強化他的“工具屬性”。在綁架淑華的時候,特意讓一隻耳看到夏生的死,激發他的嗜血本性,同時又用500萬現金誘惑他,讓他乖乖聽話。

這一嚇唬一給甜頭,就把一隻耳變成了既失控又可控的變數。等一隻耳想要反噬的時候,崔業早就留了後手。他提前把真錢存進火車站儲物櫃,鑰匙就縫在囚服口袋裡,而那個被燒掉的假錢箱,就是引一隻耳上鉤的誘餌。這麼一來,崔業既擺脫了金錢的束縛,還把罪責推給了一隻耳。

最後,一隻耳葬身火海,崔業完成了對失控力量的凈化,也讓系統沒辦法追查他“理性犯罪”的事兒。

崔業對刑警隊長崔偉的操控,本質上就是一場體制內腐敗的共謀遊戲。他故意讓崔偉發現一些犯罪線索,像夏生遺物裡的膠捲,讓崔偉陷入追查、碰壁、自我懷疑的迴圈。這就是利用警察的職業執著,消耗他的調查精力,同時給自己最後脫罪留了法律漏洞。

而且,崔業塑造了一個被父親冷落的悲情弟弟人設,喚醒了崔偉的補償心理。崔偉發現侄子炎炎生病後,執法立場就開始動搖了,從追捕者變成了“拯救者”,最後甚至辭職經商,就為了換取崔業家族的利益。

還有,崔業故意讓崔偉看到他“救人”的行為,比如焚燒假錢救炎高,利用員警對“正義結果”的執著,模糊了罪與非罪的界限,解構了執法倫理。

再看看崔業對妻子淑華的操控,那可太狠了。

他偽造夏生死亡現場,故意讓淑華聽到夏雨遺言“930”,把淑華拖進道德困境。淑華為了保住兒子的命,只能配合他演戲,甚至成了“活體密碼本”,用鞠躬這個動作傳遞錢已到手的信號。

崔業還長期給淑華灌輸“炎高父親早逝”的假消息,讓她覺得自己是單親母親,削弱了她對婚姻的掌控力,把她變成了家庭運轉的一個“功能性零件”。當淑華發現崔業犯罪證據時,崔業通過“魚缸換魚”這個隱喻,暗示她選擇性遺忘。

這就讓淑華主動成了罪行的包庇者,完成了從受害者到幫兇的轉變。

《棋士》大結局太顛覆了,它打破了傳統的“善惡對抗”敘事,展現出一幅混沌系統把秩序吞噬的暗黑畫面。崔業搶劫高利貸公司,看似是犯罪,實際上是對高利貸亂象的“以暴制暴”。金融系統解決不了債務問題,他這暴力掠奪反而成了最有效的辦法。

#電視劇棋士#

易叔暴斃、王紅羽跑路,都說明體制不行了。

崔業利用家人,把親情變成了犯罪工具,社會卻默認這種情況,就為了維持表面的穩定。還有,一隻耳的毀滅和崔業的“成功”形成對比,一個是失控的瘋癲,一個是精密計算的瘋癲,在這個荒誕的系統里,它們沒啥本質區別。

總的來說,崔業的勝利就是混沌哲學的勝利。

他利用規則漏洞、人性弱點和系統的混亂,完成了一場“完美犯罪”。淑華的鞠躬、崔偉的辭職、夏生的死亡,都是獻給這個混沌系統的祭品。

就像劇裡反覆出現的圍棋意象一樣,真正落子無悔的不是棋手,而是被棋局吞噬的眾生,這部劇真的太讓人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