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口中“降火草”,葉有“胎記”花序似白飯,如今超珍貴
更新于:2025-04-13 10:01:05

老一輩人常說:“鄉間無閒草,識得皆是寶”。其實,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跟我們人類是息息相關的,在過去那個缺醫少葯而中醫盛行的年代,這些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天然禮物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於中草藥的種類繁多,很多人對它們並不瞭解,甚至對它們的認知不夠,常常會被人認錯。但有些在民間盛傳的良藥卻印象深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時至今日仍然流傳。

比如,今天筆者分享的這種植物,它是我們周遭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同時也是民間常用的傳統良藥。因其有很好的降火作用,因此被老人稱為“降火草”,以功效而命名更容易讓人記起。

其實,它的植物學名叫做“火炭母”。你看它的葉子是綠色的,但表面上有一個V字形的黑色胎記,猶如火焰一般。而它的果實裡面是黑色的,就像煤炭一般,外面卻是晶瑩剔透,又像水母一般,於是得名火炭母。

生長在大自然中的每一種植物都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別名,而且很多地區的叫法也不同,在筆者的家鄉大家都喜歡叫它“白飯草”,因其花序是白色的,就像是一粒粒白色的米飯而得名。

另外,赤地利、毛甘蔗、烏炭子、火炭毛、火炭星、火炭藤、蓼草、野辣蓼等都是火炭母的別名。火炭母在我國很多省區均有分佈,而在我們廣東各地也有生長,多見於路旁、塘邊、園邊、村邊、水溝邊、山谷濕地等處。

火炭母是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是蜿蜒狀生長的,莖可達一米以上,節間頗長,節處稍膨大,但質地脆弱,輕輕一按就容易折斷。火炭母單葉互生,為卵形狀,兩面均為綠色,只是葉面上常有一個黑色的斑塊,這個胎記特別好辨認。

火炭母的頭狀花序也是那麼與眾不同,開著許多白色花朵,猶如一顆顆米飯粒。火炭母全株最有特點的卻是它的成熟果實,裡面漆黑如炭,表層卻是晶瑩剔透,最關鍵的是吃起來酸甜爽口,而且營養成分豐富,是農村娃最常吃的野果之一。

火炭母也是民間常用的傳統良藥之一,大家對它都不會陌生,其藥用全草,而且全年均可採集,可鮮用也可曬幹備用,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舒筋、平肝明目、消滯止痢的功效。

火炭母的用處非常多,像上火、肺熱咳嗽、百日咳、咽喉炎、痢疾、便血、扁桃腺炎、肝炎、腸炎、消化不良、癌腫、眩暈耳鳴、癤腫、跌打扭傷、皮炎、濕疹等多種病症均有作用。

各位朋友,你們家鄉有這種火炭母嗎?它是老人口中的“降火草”,葉片上有胎記,上火、耳鳴、咳嗽等就找它,作用非常多。若你在家鄉遇見,還請及時重視起來,認識它可以解決許多我們身體上的小問題。

備註:

本文屬於科普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