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超薄座椅“堪比刀片”,花大幾千坐飛機還沒綠皮火車舒服?
更新于:2025-04-12 23:14:27

“南航的春秋大夢要實現了。”

這幾天,南方航空公司站上了風口浪尖,不為別的,就因為換上了薄如蟬翼的座椅,頗有春秋航空等一眾廉航的風采。很多人吐槽這是把綠皮火車硬座搬上了飛機,這話就說得過分了,火車硬座比這看著軟乎厚實,沒“刀片椅”那麼鐵骨錚錚。

南航表示,首先這很合規,其次這很主流。

此前,南航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稱:“安裝輕薄型座椅不代表廉價,更不代表低端,與航司定位和票價水平無關。”

據瞭解,採用新型輕質座椅後,南航每架全經濟艙飛機能增加座位14-28個,窄體機隊靜態座位數增加744個,項目預計增收3億元/年。

一些已經體驗過南航新版刀片椅的幸運旅客,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乘坐體驗,有褒有貶。

有人說雖然椅子薄,但是前後間距還是很寬敞的,椅子也能往後倒,不至於多難受;有人說坐5個小時快給整抑鬱了,像躺在20層被褥上的豌豆公主一樣怎麼調整姿勢都不舒服

還有人給春秋航空道起了歉,不好意思啊以前對你太大聲了,至少你確實是個廉航啊。

對航空公司來說,更輕薄的座椅能通過降低機艙內負重,有效減少飛機的能耗——要知道,一個2公斤重的手提電腦就能讓一架飛機的年平均油耗增加138美元;對乘客來說,輕量化座椅理論上能騰出更多的空間,讓飛行體驗更舒適。

為更好實現降本增效,東方航空、廈門航空等公司已開始使用薄座椅,並出現了航空餐食縮水的情況。

各航司出現“減配”的情況,是由於行業所面對的需求也出現了變化,這不僅推動航空公司進行成本調整,也提示政府需加強行業監管的力度。

如今在旅遊出行方面,人們更加看重性價比,對價格較為敏感。”這種變化從需求方傳導到了供給方,航司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及價格競爭的壓力,這推動各航司不得不進行市場化調整。

早前就有航空業內媒體放出消息,南航從2025年3月開始大規模調整客機佈局,試推行全經濟艙佈局航班,取消窄體機公務艙設置,將經濟艙座位數增至180-186個。

更細緻的網傳爆料還表示,第一批43架客機在改艙後,波音737改為186座的全經濟艙佈局,空客A320改為180座全經濟艙佈局,並全部換用新的“輕薄型座椅”。

186座和180座是啥級別呢,就是廉航級別。2015年,春秋航空接收了中國首架186座的空客A320,當年這是空客專門為春秋定製的新機型,後廚空間減半。

南航畢竟不是廉航。儘管有網友嘀咕:“座椅密度和薄度都向廉航看齊,票價是不是也要看齊了?”但據多家媒體報導,南航客服表示,票價變化由市場決定,跟座椅變化沒有關係。

多騰點地方多放點座位,多拉幾個人就多賺幾份錢。改成全經濟艙佈局也同理,畢竟2個商務艙座椅佔地面積就相當於3排至4排經濟艙座椅。

每次說到飛機座椅越來越擠、越來越薄,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那句豪言都要被拎出來重提一遍:“只要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也許還是那個觀點,對於經濟艙旅客來說,價格是本,體驗才是末,他們對舒適度的要求不高,而是對票價更為敏感。

加油吧,站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