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徽州區:徽派古建“活”起來
更新于:2025-04-12 02:40:52

黃豔

在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紫霞峰下,24棟明清古建築靜靜矗立,飛簷翹角與遠山青黛相映成趣。這裡是被譽為“我國明代民間藝術的活專著”的潛口民宅博物館,一座將建築保護與文化傳承完美融合的露天博物館。近年來,該館通過創新保護利用模式,讓沉睡的古建築煥發新生,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潛口民宅。

漫步在佔地70余畝的園區內,明代祠堂“司諫第”的冬瓜梁依然堅實,清末“誠仁堂”的雕花門窗精美如初。1984年起,當地政府秉持“原拆原建,集中保護”的原則,將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十余座岌岌可危的明代建築集中遷移於此,通過加固原房屋結構,改善通風、排水等條件,使明清古建築能夠長期保存。同時,現代化的防雷、消防系統被巧妙融入,讓古老建築擁有了抵禦風險的新“鎧甲”。

“世清書屋”徽州文獻中心。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這些建築,更要讓它們‘活’起來。”潛口民宅博物館館長汪巧介紹,通過三維建模技術,遊客可以直觀瞭解徽派建築的梁架結構,復原的程培本堂歷史空間再現了徽州晚清民國家居場景。在“世清書屋”徽州文獻中心,4000余冊徽州文獻構建起一部立體的地方誌,而“潛川風物”文創中心則將飛簷曲線轉化為時尚的胸針、冰箱貼,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潛口民宅文創產品。

非遺體驗區熱鬧非凡,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徽州手工傳統布藝代表性傳承人程飛麗正在現場教學布藝技藝。“這些活動不僅有趣,更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溫度。”來自上海的遊客李柯說道。博物館將非遺傳承與研學教育相結合,開設了魚燈繪製、古建拓印等體驗專案。“這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徽州人的生活智慧。”潛口民宅博物館研學負責人徐聶清介紹。2024年,這裡接待遊客達34.7萬人次,成為展示徽文化的重要視窗。

程飛麗現場教學布藝技藝。

“觀皇宮去北京,看民宅到潛口。”正如著名古建築專家單士元先生所言,潛口民宅博物館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了徽派建築的精華。如今,這座博物館正以創新的保護利用模式,讓古建築不僅停留在歷史中,更活在當下,走向未來。通過“建築為體、文化為魂、體驗為脈”的發展路徑,潛口民宅博物館正在書寫文化遺產活化的新篇章,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采。(方舟 陳昀 文/圖)

什麼是腎功能衰竭?
什麼是腎功能衰竭?
2025-03-26 06:36:29
“糖網”是什麼?
“糖網”是什麼?
2025-03-26 06:43:59
科學認知紫癜性腎炎
科學認知紫癜性腎炎
2025-03-26 06:49:28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2025-03-26 07:10:47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2025-03-26 07: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