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等不穩定為特徵的心理疾病。其原因較為複雜,通常和遺傳、大腦發育成熟延遲、神經遞質活動異常、不良環境所導致的心理創傷等因素有關。多起病於兒童後期或青春期,並以女性患者居多。那麼,它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情緒不穩定
重慶三一八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楊傑表示,患者常經歷快速且劇烈的情緒波動,從極度興奮到深刻絕望,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多次轉換。這種情緒的不穩定性常導致患者感到空虛、不安全,並容易因小事而暴怒或極度悲傷。
人際關係不穩定
在人際交往中,患者表現出極度的依賴與排斥的交替。他們可能極度渴望親密關係,但又會因為害怕被拋棄而突然疏遠對方。這種關係模式導致他們難以建立穩定、持久的人際關係。
自我認同紊亂
患者常常對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和生活目標感到困惑。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能力、外貌或性格持有極端的正負評價,導致自我認同的混亂和不穩定。
衝動與自毀行為
由於情緒和認知的不穩定,患者可能頻繁出現衝動行為,如自傷、自殘等極端行為,以及不計後果的決策。這些行為往往源於內心深處的痛苦感和無助感。
楊傑提醒,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複雜多樣,包括遺傳、神經生化、家庭環境及童年創傷等多方面因素。治療方面,通常需要綜合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以穩定情緒、心理治療以改善認知和行為模式,以及社會支援以增強患者的應對能力。(重慶三一八醫院 供稿)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資訊,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