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鷹潭日報
通過“農業+”“農村+”“林溪+”三大創新矩陣
上清鎮農文旅融合啟動鄉村振興新動能
本報訊 (夏敏)漫步於龍虎山腳下的上清鎮,這個曾以傳統農耕為主的千年古鎮,正通過“農業+”“農村+”“林溪+”三大創新矩陣,探索出一條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農業+文旅”,農業價值鏈的立體重構。上清鎮始終將農業特色產業作為農旅融合發展的核心抓手,通過業態創新和市場化運營模式,推動傳統農業與旅遊的深度結合,為鄉村旅遊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上清鎮積極引入“共用農莊”和“體驗農業”等新模式,啟動農田資源,升級農業產品。在沙灣村30余畝的“開心農場”,遊客們正帶著孩子體驗插秧,“週末農夫”項目不僅讓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還帶動了20余名村民及脫貧戶就業。城門村的蘑菇採摘基地里,“採蘑菇的小姑娘”活動吸引了大量家庭前來採摘體驗,200%的產品溢價印證著“體驗經濟”的魅力。更令人矚目的是泥灣村的“油菜咖啡”這一新業態,進一步增加了農田的附加值,推動農業轉型。在百畝金黃的油菜花海中,飄散著小半山咖啡的香氣,日均800杯的銷量讓“咖啡與春天的相會”轉化為真金白銀。
“農村+文旅”,閑置資源的創意蝶變。上清鎮在積極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宅改後半篇文章”,通過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賦能旅遊產業,帶動當地百姓就業,發展村集體經濟。
穿過沙灣村聖井組新修的青石板路,聖井山研學中心內傳來研學團隊的歡聲笑語。近年來,沙灣村聖井組通過村莊整治,退出正房11宗、附屬房22間,建成活動廣場2個、停車場2個,新增停車位200多個,完善了旅遊配套基礎設施,並建成了以聖井山研學中心為核心,以胡家大院、米根民宿等為代表的民宿,共計110個房間、210個床位,推動聖井鄉村旅遊升級,進一步豐富了景區的民宿業態。在泥灣村小半山組,整村流轉的17棟民宅經設計改造,竹林水塘與夯土建築構成“推窗見田、出門見景”的旅居畫卷,今年已接待遊客2萬人次,古老的原始村落煥發了新的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林溪+文旅”,生態資本的多元轉化。上清鎮在發展中注重生態保護,在保護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同時挖掘金山銀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