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公園露營區天幕風繩屢屢絆人,如何規範?
更新于:2025-04-11 18:40:16

嚴遠

天幕風繩屢屢絆人,如何規範?

春暖花開,又到一年露營旺季,上海不少公園都劃出專門露營區,供市民紮起帳篷休閒。而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不少投訴,顯示公園露營區正引發新的矛盾:一到週末,露營區密集搭起來的帳篷和天幕(指“遮陽棚”)中,天幕所佔面積越來越大,不僅擠佔空間,而且細長的固定風繩遍佈綠地,帶來安全隱患。不少市民都稱曾被風繩絆到。3月23日,一位市民稱其孩子在重固文心公園內玩耍時,被天幕的風繩割傷。

據記者瞭解,上海已有公園出臺管理規定,禁止露營者使用天幕和拉線帳篷。這一限制措施收效如何?

纖細風繩如蛛網交織

青浦重固文心公園裡的意外是如何發生的?4月8日,記者實地探訪。文心公園是個開放式社區公園,佔地面積不大,周邊遍布社區。公園日常管理由城炫物業負責。記者向保安們打聽3月23日發生的意外,他們都表示“聽說過”,但由於不知道意外發生的具體時間,無法查閱到當時的監控。記者隨後趕到重固鎮城運中心,工作人員調閱了相關投訴,其中稱“小朋友玩耍經過時,不慎脖子被天幕的灰色細繩割傷,目前在醫院治療觀察”。

用於固定天幕的風繩真有傷人的安全隱患?4月5日清明假期,記者來到新江灣城公園。在社交媒體上,這裡被描述為適合露營的小眾公園。公園內,南側幾塊公共綠地為自由露營地,站在綠地間的通道望過去,五顏六色密密麻麻的帳篷和天幕看不到頭。記者對其中一塊面積較大的綠地上的帳篷進行了統計,共有近60個帳篷和天幕,其中天幕20餘個,個個佔地面積碩大。

在帳篷間走一走,不留心腳下還真不行。固定天幕的風繩大多為黑色、綠色、褐色等暗色系,且非常纖細,在草地上十分“隱形”。由於帳篷、天幕扎得密集,草地上看似有通行的空間,實際上細看風繩互相交織,無處下腳,需要小心翼翼跨越躲避。即便是在草地邊緣行走,稍不留神也容易被絆到。

禁止拉天幕收效如何

記者梳理“12345”的投訴發現,新江灣城公園的現象在多個公園存在:市民陳先生投訴,閔行體育公園的露營區天幕擠佔了大量的草坪面積,影響了孩子們正常的戶外活動;市民劉女士稱,4月5日前往淀山湖景區時,看到大量露營遊客搭設天幕,發生了多起遊客被絆倒的事件;還有市民反映共青森林公園裡有人架起“巨型”遮陽天幕,拉繩長近10米……

浦東新區公園管理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超大天幕給公園露營區帶來的搶地盤亂象和安全隱患,在全市普遍存在。不過,據記者瞭解,已有公園嘗試對露營區的搭建規模進行限制。如寶山區的南大公園就明確告知遊客:公園禁止搭設拉線帳篷、天幕及吊床。

在社交媒體上,南大公園也是露營的熱門推薦地。這個佔地面積頗大的公園,闢設出北部約1/3的區域供市民搭帳篷。在公園擔任門衛兼保安的章師傅告訴記者,公園曾因天幕風繩絆倒孩子發生過意外,此後就一直禁止拉設天幕和拉線帳篷,“這樣規定已經有四五年了”。

章師傅除了守在大門口一一提醒進入公園的露營者不允許拉設天幕外,還需要每隔一個小時去露營區巡視一圈,檢查是否有人違反規定偷偷拉起天幕。“一天下來,總能發現那麼四五例”,他稱,由於有禁令,搭設天幕的人比較少,即便搭了,勸阻也聽得進,“這幾年都沒有因風繩絆倒人發生意外,這不就是好事嗎?”

但是,矛盾也不可忽視。3月9日,市民吳女士致電“12345”,言辭激烈地投訴:“夏天馬上到了,南大公園不能搭天幕豈不是要曬死人,那還要什麼露營區?”章師傅稱,日常管理中也確實遇到“頂針者”,他們會針鋒相對地要求章師傅出具相關規定檔。“這個時候也只能算了”,他無奈地說。

進一步規範露營行為

露營近年才開始風行,本市相關規定也是逐步推出的,對大尺寸天幕未有針對性涉及。記者翻閱本市2022年底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以及2023年出臺的《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細則》兩份規範檔,其中僅有“原則上帳篷應搭建在草坪區四周,中間留出中心活動區”“引導天幕集中搭建”等要求。南大公園的規約和上述指引衝突,這使得章師傅的勸阻少了些底氣。他呼籲綠容部門出台相對硬性的規定,給公園的規範管理提供支撐。

如何應對天幕扎堆帶來的安全隱患?客觀來說,禁止天幕確實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國內不少知名公園都已對天幕作了禁止:如杭州的網紅公園運河亞運公園對露營活動明確“禁止使用帶地釘、風繩的帳篷或天幕,如果搭建,工作人員會勸退”;深圳前海公園日前發佈了“五一帳篷指南”,其中指出“天幕和吊床不建議使用,因其可能破壞環境且存在隱患”。

相對於一禁了之,更多市民通過“12345”提出的建議是,對帳篷和天幕的尺寸進行限制。有市民建議帳篷只能是佔地面積不超過5平方米的中小型家用帳篷,而若要搭天幕,只能使用那種與帳篷連為一體、搭設在帳篷口的小型天幕,用於遮陽。

對於公園露營區出現的矛盾以及市民們的意見和建議,本市公園管理部門也注意到了。記者多方求證得知,今年,《上海市公園管理條例》即將修訂,市公園事務管理中心目前正開展相關調研,並計劃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補針對性的規範措施。

有市民建議,普陀區的半馬蘇河公園為遊客提供了免費的三角旗標誌,用於掛在風繩上,這一做法也值得推廣借鑒。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毛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