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1日,奧運改變專案後,未來國乒選人,硬性的標準和實力就是全能,要能兼項,你兼不了項就算了。
首先你得能兼項,就可以給那些年齡比較大的主力們分擔壓力,其次你能兼項奧運會教練組的排兵布陣就更容易。你想一想,奧運會多了一個混團專案,混團專案能兼項的人,他就比不能兼項的厲害。
有些人只能打單打,那你混團你要讓他上你就明牌了,就是他必然是單打這一輪,可如果說有一個人能兼項就不一樣了。混團可以讓他先打一個混雙,他不打單打沒準後面還有雙打,教練組不就更容易排兵布陣了嗎?所以你要是沒這個能力那就不行了。
以後選拔人才就是得是那種複合型人才,別管別的,你如果能多打幾項你更全面,在團體的排兵布陣教練組就會更容易。別忘了還加了個混團專案,混雙不取消,還有混團男女雙,你要是不全面的話,混團教練怎麼給你排兵布陣?
一共就仨人,現在沒說加第四個人,每個人混團都得上,如果你不全面的話,那你只能打單打,到了混團你就只有單打的位置,那你不等於給對面明牌了嗎?教練組排兵布陣就只能把你放在這個位置,沒有別的位置可放了。
你的位置固定了,等於你隊友的位置也固定了,所以如果你不全面的話你就別去了,如果你只能單打,男女雙不行,然後混雙也不太行,那就很尷尬,你讓教練組怎麼怎麼配置?拿國乒這些絕對主力舉例,例如梁靖崑,雙打就只能和大頭配,如果配不了大頭那就沒戲了,然後混雙又不行,那是不是如果他去了只能打單打呢?
那你等於明牌,那隊友只能打雙打了,因為你要按照混團世界盃的那個賽制,混雙選手不能上這個單打,那你就很尷尬了。反觀有些不偏科的運動員就很有利了,例如後續的混團世界盃,林高遠和王曼昱的組合沒準還能回來,因為如果你是奧運會選手,那你就要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