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無緣無故患甲狀腺癌!醫生直言:得甲狀腺癌,離不開這3點
更新于:2025-04-11 13:01:50

春天一到,體檢報告上的“甲狀腺結節”四個字,是不是讓你心裡咯噔一下?別慌,先別急著百度“甲狀腺癌能活多久”,咱們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有些人會“中招”甲狀腺癌。其實,癌症從不是突然降臨的,它往往和你的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一、長期暴露於輻射環境

1、醫源性輻射:頻繁接受X光、CT等放射性檢查,尤其是頸部區域,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兒童時期接受過頭頸部放療的人,風險更高。

2、職業暴露:某些特殊職業(如核工業、放射科醫生)長期接觸電離輻射,需格外注意防護。

3、生活環境:居住在高輻射背景地區(如某些礦區),或長期接觸含放射性物質的環境,也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

二、碘攝入異常,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1、碘缺乏:長期缺碘會導致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甚至可能誘發甲狀腺癌。

2、碘過量:盲目補碘(如長期大量吃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同樣可能刺激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

3、科學補碘:普通人每天碘攝入量建議在120-150微克,孕婦和哺乳期女性可適當增加,但不要盲目跟風“高碘飲食”。

三、遺傳因素+不良生活習慣

1、家族遺傳:約5%-10%的甲狀腺癌與遺傳基因突變有關,如果家族中有甲狀腺癌病史,建議定期篩查。

2、激素水平紊亂: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波動有關,如長期壓力大、熬夜、內分泌失調等。

3、吸煙、肥胖、缺乏運動:這些因素雖不直接導致甲狀腺癌,但會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癌風險。

如何降低甲狀腺癌風險?

1、定期體檢:每年做一次甲狀腺超聲,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長期接觸輻射的人群。

2、均衡飲食:適量攝入碘,避免長期高碘或低碘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少吃加工食品。

3、遠離輻射:減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檢查,必要時做好防護(如穿戴鉛圍脖)。

4、調節情緒:壓力大、焦慮會影響內分泌,學會放鬆心情,保證充足睡眠。

甲狀腺癌雖然被稱為“懶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記住,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從今天開始,關注自己的甲狀腺健康,別等體檢報告“亮紅燈”才後悔莫及!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