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油菜花
更新于:2025-04-11 10:43:38

關飛

提起阜南縣蒙窪地區,人們會肅然起敬。自1953年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建成以來,共開閘洩洪16次,蒙窪人民為保護中下游城市、工礦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巨大犧牲。

如今的蒙窪地區,再不是舊模樣,中崗大橋、蒙河特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油菜遍地開花,遊客從四面八方奔湧而來。當地依託“賞花經濟”,通過整合旅遊、生態、文化等資源,突破了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打造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旅IP。

“賞花經濟”

蒙窪油菜“火出圈”

“走,到中崗看油菜花去!”從3月初開始,位於蒙窪地區的阜南縣中崗鎮一直是阜陽市人氣頂流的地方,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只為欣賞油菜花海的壯美景觀。站在中崗大橋上向四周眺望,目之所及皆是金黃色的海洋。

中崗大橋是中崗鎮油菜花集中連片種植的區域,面積達到3500畝。“這些油菜花是政府出資統一種植的,收成歸村民。”中崗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做的目的正是保證油菜花的種植規模和統一管理,發展鄉村旅遊。

今年油菜花長勢好、花期長。3月22日,阜南縣油菜花文化旅遊美食季活動在中崗鎮舉辦,嗨子戲、雜技、變臉等精彩節目輪番登場。遊客還可以品嘗當地的牛肉、羊肉、蚬子等特色美食,享受一場視覺聽覺味覺盛宴。

“賞花經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很多遊客賞花後,都會來我們這裏品嘗美食,還會購買一些當地特產帶回去分享。”阜陽市阜濛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最近他們的生意非常好,每天的營業額都能達到一兩萬元,比平時高出不少。

中崗鎮副鎮長王向陽介紹,2017年,南街民族社區鼓勵群眾合理利用蒙窪濕地資源種植油菜花。不過,當時村民種植油菜花的初衷是為了榨油,還沒有發展旅遊的想法。

每年油菜花開放時,中崗大橋周圍就會變成花的海洋,吸引周邊市縣遊客前來賞花。2021年2月,全長2.221千米的蒙河特大橋正式通車,與西側的中崗大橋“並駕齊驅”,像兩條巨龍橫卧在這片油菜花海上,非常壯觀。

“中崗大橋和蒙河特大橋的存在,賦予了中崗油菜花海靈魂,讓整片花海‘動’了起來。”一位攝影愛好者興奮地說。

活動期間,中崗大橋禁止機動車通行,遊客可以放心地在橋上眺望花海。如今,油菜花不僅成了蒙窪人民的油料作物,還成了發展旅遊的當家“花旦”,帶火了鄉村旅遊。

“錯洪”種植

澇窪地變“聚寶盆”

蒙窪地區發展油菜種植,既是傳統農業模式的延續,也是受當地地理環境影響的必然選擇。

阜南縣種植油菜歷史悠久、規模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縣油菜種植面積約43萬畝。”阜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劉峰告訴記者,受各種因素影響,油菜種植面積不斷縮小,最少時全縣僅2萬畝。

近年來,隨著油菜種植機械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和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阜南縣油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2025年面積達到7萬畝左右。2024年,阜南縣以畝均單產油菜籽314.2公斤,創下全省油菜連片種植產量最高紀錄。

“我們每年都會出臺‘秋種油菜技術方案’,指導全縣油菜種植。”阜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沈金斌介紹,根據當地土壤狀況、病蟲害發生規律等特點,鼓勵種植戶選用抗旱抗凍性強的高產、優質、多抗、適合機械化收穫的油菜品種,充分挖掘油菜產量潛力。

蒙窪地區是阜南縣油菜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油菜品質高。中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李建華解釋說,蒙窪地區位於蒙河與谷河交匯處,每年都會帶來大量泥沙,富含氮、磷、鉀等元素,形成了土壤肥沃的黃褐土。

獨特的地理位置,也給蒙窪人民帶來頻繁的水患。汛期,蒙窪地區很有可能變成一片汪洋。“雖然達不到每年都澇的程度,但五年三澇是有的。”油菜種植大戶薛殿軍對記者說,由於汛期到來的時間與小麥收穫時間大致相同,造成蒙窪地區無法種植小麥,否則可能顆粒無收。

種植油菜成了蒙窪人民最好的選擇。薛殿軍說,油菜種植時間與小麥播種時間差不多,都是10年中,但油菜的收穫期比小麥的收穫期提前20天左右,剛好錯開汛期。隨著農業技術提高,油菜畝均產量能達到200公斤、收入1100多元,效益不比小麥差。

種植油菜還有一個好處,管理起來比較簡單。“蒙窪地區土壤肥沃,即使不施肥,油菜產量也不會低。而且油菜長得高,下面可以說是密不透風,雜草很難存活,因此不用除草。”薛殿軍說,油菜每畝種植成本在100元至120元,而小麥每畝種植成本在四五百元。

薛殿軍今年在蒙窪地區種了300多畝油菜。“今年的油菜花開得好,產量肯定不會低。”薛殿軍樂呵呵地說。

文旅融合

串起鄉村“新豐景”

別人修閘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和農田,而蒙窪人民修(王家壩)閘卻是淹沒自己的農田,保護別人的家園。

上保河南,下保江蘇,13年16次開閘蓄洪,累計蓄滯洪水75億立方米……這個地方就是蒙窪地區。為了抵禦洪水,蒙窪地區修建了蒙窪蓄洪庫、蒙河分洪道、王家壩進水閘、郜台孜退水闸等大型水利工程,形成了淮河洪水防禦體系 。

站在中崗大橋相連的堤壩上,懷上客生態酒店負責人沈可付內心起伏。“我腳下的這個堤壩將蒙窪地區一分為二,南側的是蒙窪蓄洪庫,北側的是蒙河分洪道。蒙河分洪道就是中崗油菜花種植的地方。”沈可付說。

沈可付是土生土長的蒙窪人,對蒙窪地區有著深厚的感情。2021年,在當地政府的邀請下,他回到家鄉投資建設了懷上客生態酒店,成立了王家壩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決心將蒙窪油菜花打造成獨具地方特色的文旅IP。

“過去,蒙窪油菜花只是‘打卡經濟’,遊客看完之後就走了。現在,我們通過建設生態酒店,修建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並免費開放,豐富旅遊業態,讓遊客願意留下來,推動‘打卡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帶動當地旅遊產業發展。”沈可付說。

近年來,阜陽積極構建“一核一廊兩翼多極”旅遊發展格局,打造區域性文旅中心。其中“一廊”是淮河風情百里畫廊,起自王家壩閘、終於潁河入淮口,全長120.7公里,串聯淮河沿線各地景區,蒙窪行蓄洪區佔據43.7公里。

“按照規劃,淮河風情百里畫廊(阜南段)將以王家壩閘至曹台閘的道路為風景道主線。”阜南縣文化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蒙河拓浚、沿淮快速通道等工程實現全線道路風貌改造、分路段主題化打造,將王家壩濕地公園、淮河故道等串聯起來,推動阜南民俗、莊台美食、蒙窪鄉韻與體育運動、音樂節慶、民俗非遺有機結合,打造一條淮河文化集中展示、互動體驗型的風景廊道。

如今,蒙窪地區不再只是一個蓄洪區,還是一片充滿生機的家園,一幅鄉村美、產業興、百姓樂的幸福新圖景正徐徐展開。(記者 安耀武 武長鵬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