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不好要少運動?提醒:若不想突發腦梗,運動注意3點,早瞭解
更新于:2025-04-11 08:23:21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尤其是對於心臟和骨骼,但你有沒有想過,大腦的健康和運動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更重要的是,當你覺得大腦不好時,運動不一定是越多越好,但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注意運動方式,是否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健康問題,甚至腦梗的發生呢?

作為一個老醫生,我每天都見到這樣的一些患者,他們有的年紀較大,有的生活習慣不好,甚至有的人都不到四十歲,卻早早地感受到大腦不舒服的跡象。

有人會覺得,反正我身體還可以,偶爾去運動運動,像跑步、打球這種方式,不但能夠鍛煉心肺功能,甚至還能緩解壓力,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但有時候,過度的運動,尤其是高強度的運動,會給大腦帶來很大的負擔。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很多人忽視了大腦健康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運動不當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根據我的經驗,運動並不是越多越好,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有腦血管問題,或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和大腦供血不均。

大腦不好的人,千萬不能盲目跟風去做激烈運動,因為不適當的運動,可能引發更多麻煩。

在現代醫學里,研究也顯示,過度運動或劇烈運動會增加大腦的血流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血管壁的損傷,進而引發腦梗。

研究表明,持續的高強度運動對大腦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老年人或是已經有潛在健康隱患的人,過度運動更容易誘發腦梗等問題。

你能想像嗎?原本為了保持健康,去跑步或游泳,卻可能因為運動強度過大,導致血管破裂或者血栓脫落,進而突發腦梗。

大腦不好,不能一味通過劇烈運動來“刺激”大腦,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有大腦供血不足或是動脈硬化的朋友來說,運動的強度和方式要格外注意。

如果不加以重視,日積月累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是我們無法忽視的,那麼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不過度運動

我曾遇到過一位患者,他覺得自己的大腦一直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於是,他決定通過每天堅持跑步來放鬆自己,想著“通過運動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釋放壓力”。

可是,幾個月之後,他開始感到頭暈、腦袋沉重,甚至常常覺得記憶力下降。

這位患者最初並沒有將這些問題與運動聯繫起來,直到我通過詳細檢查發現,他的頸動脈已出現輕度堵塞,這正是過度運動引發的問題。

原來,他每天跑步的強度過大,甚至有時長時間跑步后還不休息,導致了大腦的血管負擔加重,長期下來導致了血液迴圈的不暢。

過度劇烈的運動,雖然短期內可能讓人感覺心情愉悅,但長此以往卻會加重大腦的負擔。

你可能會問,跑步明明是為了增強體力和減壓,為什麼會反而傷害大腦?

這就是我們忽視的一個細節:大腦和心血管系統一樣,都是一個精密的網路,當身體做劇烈運動時,血液主要流向四肢和肌肉,尤其是高強度運動時,大腦的血液供給可能出現不均,導致大腦的供血不足。

做低強度、持續的運動

有研究表明,長期堅持低強度、持續性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對大腦有著顯著的保健作用。

這些運動可以通過改善血液迴圈,提升大腦的氧氣供應,減少腦血管的負擔。

一位在醫院就診的患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因為一時貪圖減肥,選擇每天高強度的跳繩運動。

起初,她感覺體重有所下降,體力也有所增強,但是沒過多久,她開始出現頭痛、眼花等癥狀。

檢查後發現,她的大腦動脈硬化已經很嚴重,而跳繩這種高強度運動,反而加重了她大腦的血液循環壓力,結果,她不僅沒有減掉多少體重,反而因此發生了輕微的腦梗。

所以,對於年紀稍長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來說,劇烈運動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

相反,低強度、持續的運動才能讓大腦在不承受過度負擔的情況下獲得鍛煉。

只要堅持適度運動,逐漸增強體力和耐力,腦血管也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運動方式要注意

不久前,我遇到了一位患者,他平時坐辦公室時間很長,總是覺得渾身不舒服,想通過高強度的健身來增強體質。

於是,他每天都去做高強度的器械訓練,有時做得太過,甚至身體明顯感到過度疲勞。

然而,幾個月後,他開始出現嚴重的頭痛、失眠,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

通過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有一定的狹窄,特別是在頸動脈這一塊,血流受到了壓迫,其實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他不合理的運動方式有關。

從醫學角度來看,器械訓練和大重量的舉重訓練確實可以鍛煉肌肉,增強體力,但這些運動對於大腦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有輕微腦血管病變的人來說。

大量的重物訓練會讓大腦的血壓劇烈波動,極大增加腦梗的風險,如果不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方式,強行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

醫學界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指出,劇烈的器械訓練和過度的舉重運動,對腦血管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相對而言,游泳、騎車等不需要過度依賴肌肉力量的運動方式,能更好地平衡大腦和身體的健康,減少不必要的負擔。

運動的好處毋庸置疑,但我們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強度、高頻率的運動。

適度、合理的運動,尤其是那些低強度、持續性的運動,才是保持大腦健康和預防腦梗的最佳選擇。

運動並不是一味的“多多益善”,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根據身體狀況合理調整強度。

如果能夠早日意識到這一點,很多不必要的健康風險就可以避免,而大腦也能因此保持更加健康的狀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腦梗的防治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 湯俊峰,邵枝定,唐曉磊.血小板、凝血因數、內皮素與腦梗死患者腦血栓形成相關性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11.021.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