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內部信反思:戰線拉得過長,不夠聚焦
更新于:2025-04-11 00:40:2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 4月10日,百川智慧創始人王小川面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他提到了創業兩年的成績,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

去年年底至今,百川智慧的商業化、金融等業務進行了較大程度的調整。多位聯合創始人傳出離職消息,包括百川智慧聯合創始人洪濤(負責商業化業務),聯合創始人陳煒鵬(負責大語言模型技術),聯合創始人焦可(負責互聯網業務)等。這些調整或與百川智慧聚焦醫療業務有關。

2023年4月10日,百川智慧成立。2024年7月,百川智慧醫療產品在上海人工智慧大會上亮相,此後百川的業務重心轉向醫療領域,陸續推出了醫療增強推理模型Baichuan-M1,以及與北京兒童醫院聯合打造的AI兒科醫生,“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等產品。

王小川認為,回顧百川智慧這兩年主要有兩點不足。

一是戰線拉得過長,不夠聚焦。兩年時間,百川智慧做了通用基礎模型、醫學增強推理模型,也做了百小應和AI醫生應用,並成立商業化團隊。他認為,這極大增加了組織的複雜度。

二是,雖然2024年中戰略會上,百川智慧明確了聚焦醫療,但沒有足夠傳達在醫療上的決心和路徑要求,沒有讓每個團隊在醫療價值創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進而導致部分團隊工作目標出現了搖擺和偏差。

王小川稱,他堅信,醫療健康是智能時代最大的應用之一。百川智能之後將聚焦醫療方向,減少多餘的動作,並要減小組織的複雜度,更扁平、更少層級。

當下百川智能還有4項主要業務,分別是:百小應、AI兒科、AI全科、精準醫療。這四項業務都與醫療有關。其中,百小應的目標是成為醫院、醫生臨床與科研的助理。AI兒科的目標是打造100萬個兒科醫生。AI全科的目標是成為國民AI家庭醫生。精準醫療的目標是為醫藥研發提供服務。

在內部信中,王小川還特意向DeepSeek致敬,並認為這兩年時間,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說,在百川智慧成立兩周年之際,需要重申創業的初心,重整創業的組織,重塑創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