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耀青春裡》是一部怪電影,真正的精神病大聚會,但是在“被精神病”等現實題材之下,這種連接必然有頓挫感,是否能討好觀眾確實見仁見智。影片跟前兩年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很像,通過抽象、荒誕、詩意、浪漫甚至搖滾的敘事風格,以看似喜劇的外表與畫面奇觀,見微知著,充滿哲思的探討了關於人生的巨集大的命題。我和湖南企發文化的文案人皆被影片的精神世界吸引,幽默的外殼悲劇的內核,但荒誕中又長出了溫暖的枝葉。
該片講述年輕有才的程式師何立為因為擾亂了公司的融資計劃,被公司送進了青春裡康復醫院。在這裡,他認識一群特殊朋友,讓錯亂的人生時鐘以另一種方式重新轉動的故事。年輕有才的程式師何立為供職於家園軟體公司,並獨自開發了一款遊戲。他的偏執和作為擾亂了公司的融資計劃,被公司送進了“青春裡”精神康復院。康復院裡,何立為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得病,百般嘗試,希望早日逃出青春裡。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春春腦中的幻覺,而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讓他開始迷惑,究竟什麼才是正常的世界,自己想“逃出”的到底又是什麼……
影片乍一看以為主講打工人辛酸過往,但僅僅是精神病開始的一個反轉鋪墊,拋開作用好壞,篇幅其實可以更加緊湊。第二幕開始進入精神病人的世界,之前配角們模式化的表演直接樹立起構成群像的點滴敘事,整體特別浪漫化處理,在嚴肅的現實主義里抒寫情感。影片最終落點在於精神病人維權及人格尊嚴普法上,抓馬的情節飄飄然但好在最後落於實處自我療癒,時間作為重要痕跡既明顯又諷刺。
全片執著於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人,可這個詞彙卻模糊不清,人類是群居動物,而身份由大多數來定義。院裡群像的刻畫都很鮮活,而且各有各的可愛,每個人都有被困住的時刻,誰的心理沒點問題,渴望成為一個“正常人”,卻不知道世界也是一個巨大的精神病院。一些幻想段落也拍得挺有趣的,開著爆米花的摩托車飛上天空,把太陽換成月亮然後一口喝下,“當你喜歡一個人,他的時間就變成了你的時間”,還有最愛的春夏與每一個人擁抱的那一幕,真正感受到本片的暖意。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是一首放飛自我的散文詩,一支笑著笑著就哭了的獨奏曲。我沒病,我拒絕配合這個世界按他們給我安排的劇本表演;我有傷,我找到一處荒腔走板的馬戲團扮演小醜療傷。我在樹上蕩秋千,我把月亮喝進肚子里,我把摩托騎上天,我不需要手錶告訴我時間。樹可以被砍斷死去,但散落的種子終會重新萌芽。有的人只是被困在瘋人院,但更多的人被困在生活里。現在已經無限接近正常的我真的好喜歡這一部非正常人的電影。
一堵圍牆足以隔絕兩個世界,兩個凡人難以共用一段時間。病院裡的人想要像樹一樣擁向陽光生長逃離,外面的人想要將這片森林砍伐殆盡,病人沒有權利選擇生長的地方,只能盡力維護這一片森林。“家園”中沒辦法找到歸屬感,“青春裡”可以是監獄,也可以是烏托邦,你可以選擇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也可以選擇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願每位“異客”不必獨在“異鄉”,所有“不正常”都被視為“正常”。在此之前,哪怕不斷被“修剪”,也要迎著陽光,野蠻生長。
這是一曲反“正常人”之歌,一篇獻給自我獨立人格的寓言。想要蕩一蕩秋千,就能自由自在飛出院牆;想要騎一輛摩托車,就能衝出絢爛芬芳的煙火;這是他們的修羅場,也是他們的遊樂園;這是他們的禁閉島,也是他們的烏托邦。若你喜歡怪人,其實他們很美;孤獨的靈魂,都是造物的恩寵。何謂正常?不是人雲亦雲隨大流,而是敢於熾烈真實地活,並允許每一個生命以各種不同形態存在,才是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