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超能力,只需用手指保持敲擊節奏就能觸發——它能説明你在嘈雜的環境中,比如派對或人頭攢動的咖啡館,聽到並理解別人的談話。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敲擊的頻率似乎對聽力影響最大
艾克斯-馬賽大學的研究人員假設,通過手指敲擊來調整大腦的自然節奏,可以説明你更好地“融入”言語。此前關於“節奏啟動效應”的研究探討了各種傳遞方式及其對言語的影響,例如音樂在語言理解中的應用,以及針對發育性語言障礙(DLD)兒童的治療。但其在更廣泛情境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仍不為人所知。
科學家們寫道:“眾所周知,運動系統能夠處理時間資訊,聆聽旋律時有節奏地運動可以改善聽覺處理。在三個相互關聯的行為實驗中,我們證明瞭這種效應可以轉化為語音處理。在特定條件下,運動啟動可以提高後續自然雜訊語音處理的效率。”
在第一個實驗中,35位參與者每人用一根手指敲擊不同的節奏——慢、中、快——然後被要求在嘈雜的背景噪音中聆聽一段冗長的口語句子,並記下他們識別出的單詞。實驗的原理是,由於語音的音節和單詞之間有著不同的自然節奏,因此讓大腦適應這種節奏模式可以幫助大腦更好地處理有節奏的語言。
研究人員發現,與快速、慢速或無敲擊練習相比,在中等節奏(相當於每秒敲擊兩次)的練習中,受試者對嘈雜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好得多。這種節奏指的是“詞彙”或詞頻,類似於語音,約為1.8赫茲。
第二個實驗旨在探究在1.8赫茲的採樣率下,敲擊、聽節拍,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對語音理解產生了影響。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無論是單獨敲擊還是跟隨節拍敲擊,都能帶來更好的語音理解效果,而僅僅聽節拍而沒有身體反應則沒有那麼有效。這表明“主動”的節奏啟動是關鍵。
最後,第三項實驗由另外28名參與者參與,旨在分析在接觸嘈雜(但未知)的句子之前說出一個單詞是否會改善感覺處理。本質上,無論該單詞是否與句子內容相關,大聲朗讀該單詞的行為似乎都能提高大腦的聽力能力。這再次暗示了身體運動是節奏啟動的重要方面。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發現為運動系統在處理自然語音的時間動態中的功能性作用提供了證據。”
總體而言,在對照實驗中,有證據表明,在聽力活動之前進行一些身體任務的參與者的語音辨識能力有所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包括,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均為年輕、講法語且無神經系統疾病的成年人;先前的研究表明,節奏準備可能與特定語言的節奏有關。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這種啟動效應是否對那些難以過濾背景噪音的人(例如聽力損失或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產生影響。
這項研究也純粹是行為和觀察性的;科學家們提出,該機制涉及運動區域和聽覺背側通路,但這仍然只是一個理論,需要腦成像技術的支援。儘管如此,這些發現為進一步的研究打開了大門,最終可能有助於學習和康復領域的發展。
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這至少是一系列你可以在家中安全進行的實驗。對於患有多動症(ADHD)相關聲音過濾能力較差的人來說,任何好處都是額外的獎勵。
該研究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