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安震
4月9日,按照此前公告,招商銀行正式停止ATM掃碼存款服務,客戶需持實體銀行卡辦理相關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以來,已有超過50家銀行陸續宣佈停止無卡存款、無卡取款、二維碼掃描取款等業務。分析認為,銀行面臨反詐壓力的當下,無卡存取款業務身份驗證安全性較低,出於營運、合規成本綜合考量,停止相關業務成為銀行的普遍選擇。
介面新聞梳理髮現,從去年年初開始,包括國有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地方銀行,超過50家銀行陸續收緊了ATM存取款服務。不過,各家銀行尺度仍然有所不同,有的銀行停止了無卡取款服務,保留了刷臉或二維碼取款服務,有些銀行則選擇關閉非銀行卡存取款服務。
2024年,工商銀行率先按下ATM服務調整的 “啟動鍵”:4月17日起暫停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現功能,客戶需通過ATM掃碼或插卡操作。
5月,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等相繼跟進。5月17日,中信銀行關閉現金自助設備授權碼取款功能,保留二維碼取款。5月24日起,交通銀行停止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款中的預約取款服務,保留掃碼取款和刷臉取款。
6月,民生銀行發佈公告,6月7日起停止個人手機銀行“ATM無卡取現”功能,現金機具(包括現金智慧櫃、現金存取款機、CRS、ATM、QTM)也將不再支援本功能。之後客戶仍可通過該行現金機具辦理有卡取現、掃碼取現或前往銀行營業網點辦理取現業務。
11月,城商行、農商行開始跟進。11月13日,唐山銀行暫停ATM無卡存取款及手機銀行無卡取款預約功能,保留有卡存取款。
棲霞農商銀行、萊州農商銀行也於12月取消自助設備 “預約取款”“無卡存款” 等服務。
從需求側來說,受到移動支付和數位人民幣普及影響,ATM機等現金交易使用場景越來越少。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終,ATM機具80.27萬台,較上年終減少4.28萬台,每萬人擁有ATM機具5.70台,同比下降4.83%。這是自2019年以來ATM機數量連續第五年下滑,2023年末ATM機數量已從2019年的109.77萬台縮減至約80萬台,降幅約26%。
2024年全國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達5763.29億筆,金額5443.29萬億元,同比繼續保持增長。
從銀行運營角度來說,ATM機的運營成本高居不下。一位銀行網點負責人對介面新聞表示,銀行網點負責網點的ATM機日常維護,成本還相對可控,有些在商場、地鐵站、火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離行式ATM機需要專門的團隊運營維護,成本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無卡交易無法核查持卡人身份,成為電信詐騙的 “重災區”。不法分子通過偽造二維碼、竊取手機資訊等手段實施盜刷,或通過無卡交易轉移資金,銀行核查成本很高。
不過,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如遇到需要使用現金的情況,而又沒有銀行卡,ATM機存取款可能相對不便。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向介面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層面看,掃碼存款等業務採用的身份驗證方式安全性較低,是銀行調整相關業務的重要原因。客戶對於無卡存取款業務的總體需求不大,調整這項業務對銀行造成的影響有限。”
考慮到需求、銀行運營成本和合規要求,非銀行卡ATM機交易收緊是大勢所趨。招商銀行此次調整可能意味著ATM機存取款服務進一步收緊,銀行可能僅保留刷臉存取款甚至僅保留銀行卡存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