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和浙江嘉興先後溢價成交地塊,延續了一季度的熱度。
其中,北京通州八里橋片區一宗宅地被招商蛇口以27.082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約31192元/平方米,溢價率16.28%。而在嘉興這場土拍中,經過96輪報價,杭州浙仁置業有限公司(綠城)以總價6.55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8493元/平方米,溢價率16.98%。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杭州、上海、成都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價率分別達43.2%、29.0%、28.3%,蘇州、寧波平均溢價率也在20%左右,核心城市土地市場熱度較高。
“今年土地市場局部升溫明顯,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4月9日上午,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好房子”建設標準給改善型產品打開了新的空間,新產品會引領新一輪住房置換需求釋放,不少頭部房企在核心城市高溢價拿地,也會有這方面的考量。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土拍市場回暖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為吸引開發商拿地,不少城市拿出了壓箱底的寶地,本身對開發商的吸引力就較高;二是房企在選擇城市投資時,也更傾向於聚焦核心一二線城市。
4月1日,上海2025年第4批土拍地塊正式公佈,共將出讓4幅涉宅用地。在此次公示的擬出讓土地中,位於楊浦區的濱江優質地塊“L4-02地塊”也在其中,該地塊坐擁一線江景和豐富配套,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而此前杭州出讓的濱江區西興單元地塊,成交樓面價77409元/平方米,溢價率69.86%,被濱江集團拿下;上海靜安大寧地塊,成交樓面價92658.97元/平方米,溢價率32.31%,被大華集團拿下;北京海澱樹村地塊,成交樓面價10.2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27.93%,被中海集團拿下;成都高新區大源地塊,成交樓面價31700元/平方米,溢價率70.4%,被招商蛇口拿下。
“今年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築面積同比仍小幅下降4%,降幅較去年全年收窄約18個百分點,出讓金同比增長27%,溢價率提升至13.6%。”
4月9日上午,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通過微信向每經記者表示,一二線城市平均溢價率較高,三四線城市仍普遍底價成交。今年一季度,各地政府加大了優質地塊供應力度,推出了不少位於城市核心區、配套成熟、低容積率(容積率≤1.5)地塊,引導房企聚焦高價值區域開發。
曹晶晶提到,在房企投資進一步聚焦核心一二線城市背景下,土地出讓金集中度繼續提升,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佔全國比重提升至69%(去年全年為51%)。多地競拍出高溢價地塊,一季度杭州三次刷新紀錄,北京、成都兩度刷新紀錄。拿地企業方面,頭部央國企憑藉資金實力,投資主動性和補倉能力更強,仍是拿地主力。
這一輪土拍回暖主要出現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
每經記者注意到,拿地積極的房企主要有三種類型:頭部央國企,如招商蛇口、中海地產等;區域深耕型房企,如濱江集團、大華集團等;這兩年全國擴張較快的區域型房企,如建發房產等。
而這些拿地的企業,有的是為了鞏固區位優勢,有的則是因為看好一二線城市的改善型需求市場。
以濱江集團為例,其2024年斬獲23宗地,其中22宗位於杭州。今年1月和3月又陸續補倉杭州,拿下湖墅單元地塊、水電新村地塊以及錢江新城二期地塊。
在2024年媒體懇談會上,濱江集團表示,將繼續深耕杭州市場,將資源集中投向杭州優質地段和專案。
3月18日,北京海澱區樓面價首超10萬元/平方米,總價75.02億元、溢價率27.93%,競得者是中海地產。
3月11日,成都首宗樓面價破3萬元/平方米的地塊出現,總價27億元,溢價率70.4%,競得者為招商蛇口。
“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一些核心城市高端盤供不應求,甚至出現搖號和搶號現象,但一些三四線城市遠郊樓盤無人問津,去化困難。尤其是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拿出了很多優質的壓箱底寶地,這在以前都是不會拿出來的。這些核心區域很多地方多年沒有土地供應,需求一直得不到有效滿足。所以只要有新專案推出,新房去化速度就較快,因此這些區域的地塊成為房企關注焦點。”在2024年度業績會上,招商蛇口管理層回答機構提問時曾說。
宋紅衛還提到,國家提出“好房子”建設標準,給改善型產品打開了新的空間,屬於升級產品賽道。這是一個新的市場,對於原來的住房是降維打擊,就像當初蘋果手機出來的時候,對於傳統按鍵手機是降維打擊,新產品會引領新一輪住房置換需求釋放,不少頭部房企在核心城市高溢價拿地,也會有這方面的考量。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