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產生協同效應 是平安跨越週期、駕馭週期的一大優勢
更新于:2025-03-26 05:46:11

2024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成285.3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28.8%,連續八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保單繼續率持續改善,13個月和25個月保單繼續率分別同比上升3.6和3.9個百分點。持續向好的壽險業績顯示,自2019年開啟的平安壽險改革,至今四年來成效凸顯。

“壽險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產品,將成為老齡化、長壽時代的客戶剛需。”在3月20日的中國平安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公司管理層談及壽險發展時如是表示。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擬任)付欣在會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相信壽險改革的潛在紅利,將會不斷顯現。

付欣表示,在金融存量化、同質化競爭時代背景下,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產生協同效應,主流產品已從傳統的“財務保障”全面升級為“保險+醫養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其中醫養服務能為公司貢獻不消耗資本的收入,有利於持續提升ROE,將成為平安跨越週期、駕馭週期的一大優勢。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未來分紅險佔比提升,將有效降低剛性負債成本

在近年來的壽險改革中,平安持續優化“4管道+3產品”改革體系。付欣認為,就渠道的轉型而言,整體符合之前的規劃和預期,銀保管道、社區金融管道甚至還要好於預期。具體而言,代理人管道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增43.3%,收入提升至10395元/月;非代理人管道新業務價值佔比已經提升至18.7%,進一步提升2.2個百分點,其中銀保管道聚焦價值經營,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2.7%;社區金融服務管道精耕存量客戶效果顯著,經過四年的深度改革,多渠道綜合實力逐步提升。

“不同管道各有特點,比如個險是獵人模式,社區金融則是農夫模式。在社區金融管道下我們學習疫情期間政府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社區客戶情況配置專員,滿足孤兒單客戶續保、加保等金融需求。”付欣表示,平安還會繼續均衡發展四大管道,夯實綜合渠道經營實力。

產品改革方面,付欣認為,在預定利率持續下調、保障需求驅動背景下,2025年需要進一步夯實“保險+服務”佈局。具體來說,高品質養老方面,在5個城市已有佈局,而且均陸續進入建設階段,上海及深圳專案擬於今年下半年開業。居家養老方面,深化三位一體的專屬管家服務體驗,圍繞護、住、樂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建設,圍繞“標準-集采-監督”,持續提升服務品質。

付欣還提到,產品的改革是應需而變的,在“產品+服務”的轉型之上,疊加分紅險的轉型,既符合客戶對“保證+浮動”收益產品的需求,也是行業轉型的大趨勢。新增業務上,未來分紅險佔比提升,將有效降低剛性負債成本,緩解資產端壓力。

“在2025年的開門紅中,分紅險的銷售表現還是不錯的,基本符合預期。”付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平安代理人隊伍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5年及以上司齡的人員佔比較高,且分紅險過去曾是平安的主力險種,隊伍中具有分紅險銷售經驗的人員佔比高,公司對於分紅險銷售有信心。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分紅險推動策略,規劃上新分紅產品,推動分紅佔比繼續提升。

前瞻的戰略資產配置,靈活的戰術資產配置,將資負久期控制在合理區間

改革沒有完成時,在付欣看來,持續推動壽險改革,實現業務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從投資端和負債端兩個方面進行探索。

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綜合投資收益率6.0%,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近10年平均凈投資收益率5.0%;近10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5.1%。

“這些數據都超過了公司內含價值投資收益率的假設,顯示了公司具有長期穩定的收益。”付欣表示,平安長期以來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堅持投資收益、久期、監管、產品和跨越週期的“五個匹配”,通過穿越周期的戰略資產配置、富有紀律的戰術配置持續產生超額收益。

“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長期戰略資產配置規劃,是獲得穩定收益的前提。付欣提到了兩大壓艙石:過去三、四年,公司一直在配置低波動、高股息、高分紅的股票;同時,還配置了一些長久期的、匹配負債的、高收益的債券,也增厚了收益。先依靠戰略資產配置穩定大盤和鎖定基石的收益,再通過戰術資產配置搏取行業的超額收益。

“靈活戰術資產配置是擇時、擇機、擇行業、擇券,將資負久期控制在合理區間,加強利率研判,在利率相對高點盡可能多配置、早配置;權益上堅持高分紅和成長性板塊均衡配置。”付欣表示,面對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挑戰,公司近年來主動加大交易型固收資產配置,並前瞻性佈局低波動、高股息、高分紅的權益投資,最終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今年以來權益市場向好,公司會在投資的篩選範圍之內適度繼續加大配置,將參照低波、紅利的角度篩選相應的行業,同時關注集中度的要求。

資產負債匹配是保險公司長期經營的基石。付欣指出,無論是新單和存量,平安都沒有利差損,平安的資產收益率一直是高於負債成本的。具體而言,存量業務的打平收益率始終是小於2.5%,而且在持續地優化。存量的負債中有非常多的保障型產品,盈利的確定性較好。同時,在近兩年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利用分紅和萬能產品與客戶共擔利率風險的機制,有效降低公司剛性負債成本。均衡的產品結構使得平安的負債成本是非常有靈活性的,且是持續降低的。

從新增業務看,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出台相關政策要求保險公司優化負債成本,多次下調普通型產品的預定利率和分紅險、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這為整個壽險行業緩釋了負債成本的壓力。

“綜金+醫養”戰略下,差異化競爭壁壘效果顯現

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客戶需求升級趨勢,現代金融業正經歷從“純金融服務”向“金融+服務”的深刻轉型。

在金融存量化、同質化競爭時代背景下,平安持續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通過“服務差異化”構建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專業服務。在付欣看來,“綜金+醫養”戰略推動公司業績保持更強的韌性和穩定性,差異化競爭壁壘效果顯現。

截至2024年終,平安個人客戶數2.42億,較年初增長4.7%;持有集團內4個及以上合同的客戶佔比為25.6%、留存率達98.0%,個人客戶的客均合同數2.92個。“低成本的獲客,低成本的交叉銷售,低成本的運營,給我們打好了一個基礎。”付欣認為,在2.42億的個人客戶中,有1.2億的客戶年齡在30歲-45歲,這部分高價值、高成長的客戶是平安的一個競爭優勢,強大的客戶基礎給了公司很好的經營空間。

依託“線上+線下”渠道網路,能夠高效觸達和服務客戶。在醫療養老領域,平安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4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3.5萬家,全國藥店覆蓋率超35%。作為平安集團醫險協同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安健康以家庭醫生及養老管家為兩大服務樞紐核心,打造一站式的“醫療+養老”服務平臺與旗艦互聯網醫療平臺,完善“到線、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務體系。

對於這“四到”全景圖,在付欣看來,每一項服務都要投入精力、梳理流程、投入資源,所以平安會按優先主次,在“四到”全景圖下進一步夯實“保險+服務”體系,提升客戶粘性,相信未來的增量、對主業的賦能都是非常可觀的。付欣認為,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產生協同效應,主流產品已從傳統的“財務保障”全面升級為“保險+醫養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其中醫養服務能為公司貢獻不消耗資本的收入,有利於持續提升ROE,將成為平安跨越週期、駕馭週期的一大優勢。

截至2024年終,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其客均合同數約3.37個、客均AUM約5.99萬元,分別為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個人客戶的1.6倍、3.8倍。

展望未來,態勢向好。付欣表示:“我們相信中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隨著巨集觀經濟及市場環境逐步改善,公司堅定推進‘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我們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穩定增長充滿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

3月27日午間漲停分析
3月27日午間漲停分析
2025-03-27 18: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