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超時15秒,多收8元!杭州一商場回應:已退費
更新于:2025-04-09 16:27:34

林先生反映:我和老婆開車到遠洋樂堤港吃飯,停車2小時15秒,卻付了3小時的錢。

超出15秒多收1小時停車費

遠洋樂堤港:已退費處理

橙柿互動記者聯繫上了林先生。林先生說4月1日中午11點45分,他把車開到遠洋樂堤港地下停車庫,吃完午飯,下午1點44分來到地下車庫,準備回家。

“當時我開車,老婆坐副駕駛,她準備掃碼支付。我們離停車場出口比較近,掃碼顯示的是16元,也就是按2小時付錢(停車費每小時8元)。但是當我把車開到停車場出口閘機處時,付費介面跳了一下,成了24元,讓我們按3小時付錢。”

林先生說,他們核對了時間,發現多停了15秒,就得按1個小時收費。

“當時商場跟我解釋,規定就是這樣的,超出部分按1小時收費。如果註冊免費會員,提前繳費可以預留30分鐘。可是作為消費者,那個停車位離出口那麼近,誰能想到都把車開到出口了,要多付1小時錢?”

林先生說,後來經過12345協調,商場給他退了8元錢。

遠洋樂堤港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4月3日已對林先生多支付的8元錢退費處理。

“如果完成會員註冊,就可以使用停車優惠,在樂堤港微信公眾號上操作:停車繳費—輸入車牌—查詢繳費—選擇會員優惠(第一次使用需要點擊一鍵綁定車牌后再重新進入選擇優惠)—確認優惠—確認繳費,綁定車牌可享受會員優惠,完成繳費后30分鐘內離場,超過30分鐘另行收費。我們和林先生進行了解釋溝通,希望其他顧客也可以理解。”

林先生說,杭州市不少商場停車都是這樣,超出幾分鐘按1小時收費。

“像北京、南京等一些城市不少商场,都把收費時間設定為15分鐘,這樣更人性化,矛盾也少很多。如果超過幾分鐘就要按1小時算,讓人很不舒服。”

記者隨機採訪14位車主

12位希望縮短計費週期

昨天記者隨機採訪了14位車主,12位表示希望縮短計費單位時間,相比超過就按1小時計費,半小時、15分鐘或更短計費單位,更人性化。

陳先生說,平常開車去商場公園,經常擔心湊不滿停車時長,只好多逗留一會兒。“但孩子太小了,玩累了吵著要回去,如果我停了1小時20分鐘,剩下40分鐘只能吃‘啞巴虧’。”

陳先生建議超出1小時,可以每10-20分鐘為一檔收費,“我覺得杭州在數位化方面能做到這一點”。

何女士說,經常去超市買東西,地下車庫很大,停好車再逛一圈挑選商品要花好長時間。

“雖然大多數停車場前15分鐘免費,但對逛超市的人來說肯定不夠,萬一逛了1小時01分鐘,出去付錢很容易傻眼的。以我的經驗,停車3小時需要支付超過20塊錢,下次可能就不來了。希望對臨時停車更友好一些。”

李先生說,“去餐廳消費可能不太一樣,比如我去吃了一頓烤肉,相比烤肉價格停車費不算什麼,付了也就付了。但是如果能縮短計費週期,我肯定贊成”。

顧先生也贊成縮短計費週期,但前提是不要漲價。“比如現在1小時收8塊錢,如果以15分鐘為一輪,可以按2塊錢來收,不要趁機漲上去。”

去年曾有市政協委員提交建議

相關部門答覆:具有重要價值,我們高度重視

2024年杭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曾有政協委員提交《關於試行機動車停放以分鐘為單位計費的建議》。

建議提到,杭州主城區現行停車成本普遍不低,以每小時統計:在公共停車場,西湖風景名勝區國慶、春節長假30元,其他旺季公休日20元,核心區12元;而主要綜合體社會停車場,如萬象城10元、嘉裡中心10元、解百10元、湖濱銀泰15元、西湖銀泰城10元。

按1小時收費,大部分車主尚能接受,但如果超出1分鐘,車主要多承受少則5元半小時,多則15元半小時的停車費,面對這樣的情況,絕大多數車主恐怕都會覺得“消費不公平”而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

而以小時計費的局限性,可能會出現超出1分鐘是否值得多付30分鐘的錢、因第三方原因而超時怎麼算、逛也得把剩下的時間逛回來等問題。

從技術上說,杭州是“城市大腦”的發源地,“先離場、後付費”等智慧停車早已實行,計費單位從小時細化到分鐘甚至秒,應該不是難事。

2024年7月1日,市政府網站發佈《杭州市發改委關於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124號提案的答覆》。

其中提到:“試行機動車停放以分鐘為單位計費”的建議,對於探索優化我市停車收費機制具有重要價值。我們高度重視,前期與相關部門及企業開展多輪研討,並深入停車場進行調研分析。鑒於計費週期直接影響市民停車需求及時長等,與停車資源利用息息相關,需綜合考慮優化路徑。下一步,將具體採取加強收費政策研究、加強停車收費管理、加強收費標準公示等措施。

昨天記者採訪了去年提案的市政協委員陳萍。他說,超過部分統一按照1小時收費是“通病”,去年提交建議后,市發改委也在牽頭,努力推進停車場縮短計費週期。

“這個幾乎每個開車的人都會遇到,不光是我,身邊朋友也是。其實不是說一定要按照‘分鐘’為單位計費,主要宣導公平消費的概念。簡單來說,停多長時間,花多少錢。”

陳萍說,對消費者來說,嘗試縮短計費週期十分必要,不用急著一步到位,慢慢縮短也可以。比方說,縮短到半小時,也是一種改變,縮短到15分鐘,對大家來說更加有利。

“像林先生遇到的問題,就是比較極端的案例。很多人在繳費以後就會想,算了,也就幾塊錢。但如果能做出一點改變,消費者的體驗感就會更好。”

記者瞭解到,國內不少城市縮短了停車計費週期。比如南京祿口機場停車場,超出1小時後以半小時為計費週期。北京南站地下停車場,停車15分鐘內免費,此後每15分鐘收取5元。上海部分智慧道路停車場首小時按實際停放時長,分為0-15分鐘、15-30分鐘、30-60分鐘進行計費,超過1小時後,按每增加30分鐘累加。

來源:都市快報

正式上線
正式上線
2025-03-26 03: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