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錯綜複雜的政企市場,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完全覆蓋不同行業、場景數智化需求的產業鏈條,夥伴必不可少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尚前名
面對洶湧襲來的人工智慧大潮,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搏擊風浪、乘勢而起。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到2027年,80%的中國企業將本地部署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慧;到2029年,60%的中國企業將把AI融入產品和服務,並成為收入增長主要驅動力。
前景誘人,但推進智慧化對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資金來源、技術支撐、流程把控……每一項挑戰都不容忽視。
如何讓企業能更好抓住AI發展機遇?日前,在主題為“因聚而生,眾智有為”的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2025上,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表示,為迎接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華為將全面推進全面智慧化戰略,使能百模千態,賦能千行萬業。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行業智慧化的序幕剛剛拉開,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更迭,而是開啟產業新紀元的磅礴引擎,它將持續推動創新,釋放千行萬業新的潛力。
“華為將聚焦ICT根技術,構築競爭力領先的數智基礎設施,攜手夥伴加速行業智慧化走深向實,共贏時代新機遇。”華為公司董事、ICT BG CEO楊超斌強調。
全面智慧化迎接奇點時刻
今年的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設置了超3萬平方米的展廳,沿著“場景-方案-產品”邏輯鏈全景呈現華為數智化方案競爭力。
多位出席者的一個共識是,全面智能化時代正在加速到來。AI技術已成為推動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正在深刻改變每一個行業。
此前,華為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8個月,中國的日均token使用量增加了33倍,其中付費的token增加15倍;自DeepSeek上線以來,在中國市場每token的價格下降了97%。
從實踐來看,大模型能力的躍遷和推理的爆發,為企業全面智慧化鋪平了道路。企業AI應用已經從簡單輔助,深入到核心系統;從局部優化,走向系統級整合,從效率提升走向價值創造。數據顯示,在業務流程中採用AI功能的企業或組織,已經超過了70%。
“AI能力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汪濤認為,AI to B的奇點時刻已經到來,未來企業的競爭力將取決於“和AI共生的能力”。
面對這一趨勢,華為給出的對策是,推進All Intelligence(全面智能化)戰略。具體而言,這一戰略共涉及打造堅實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態;攜手夥伴繁榮昇騰AI生態;用AI賦能華為產品;支援大模型“百花齊放”;用AI優化內部運營和管理;用AI賦能千行萬業等六個方面。
汪濤表示,為抓住行業智慧化的巨大機遇,華為將堅持“一個深耕,兩個擴張”的企業業務戰略,以客戶分類為龍頭,匹配相應的組織陣型、資源配置、夥伴體系、產品與解決方案,與夥伴共成長。
與同路人共建“夥伴+華為”體系
如何讓全面智能化戰略更好落地?華為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字:夥伴。
“為抓住行業智慧化的巨大機遇,我們將進一步增強‘夥伴+華為’的合作夥伴體系,優化夥伴政策和合作模式,提升夥伴能力,發展夥伴‘同路人’,與夥伴共贏。”汪濤說。
為何夥伴如此重要?原因不難理解:在錯綜複雜的政企市場,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完全覆蓋不同行業、場景數智化需求的產業鏈條,夥伴必不可少。
目前,華為在全球有交易的合作夥伴數量超過4.9萬家,在中國有交易的夥伴數量超過2.2萬家。集聚夥伴、相信夥伴、賦能夥伴,與夥伴共成長,在華為看來,這不僅是其成功的重要經驗,也是加速行業智慧化進程的關鍵所在。
夥伴不是簡單的商業合作關係,而是共同服務客戶的同路人。在會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對何為“同路人”作出了解釋:其一,有共同的理念,即“以客戶為中心”;其二,有共識的規則,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投入、共同成長,共同服務好客戶;其三,通過緊密合作,實現客戶、夥伴和華為的三方共贏。
針對夥伴體系的變革方向,吳輝指出,今年華為的夥伴政策將全面導向“優質資源向優質夥伴傾斜”,按照夥伴能力、夥伴給客戶帶來的價值重新進行分類,在權益設計上既廣開大門,給予基本權益,也聚焦資源,針對身份更高的夥伴給予更高的專屬服務,更高的激勵,更多的支援。同時,鼓勵夥伴自主拓展,將更大的市場機會開放給“以夥伴為主”的商業和分銷,加速讓NA、商業和分銷市場均衡發展。
“過去幾年,我們共同見證了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和夥伴業績的成長,這也夯實了我們深化合作的基礎。讓我們擁抱人工智慧的時代大潮,繼續以創新為楫,以信任為帆,在智慧化的浩蕩長河中並肩前行,攜手共贏智能未來。”汪濤道出了這樣的願景。
全方位賦能夥伴能力提升
顯而易見,夥伴關係的變化,也對夥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吳輝提到,根據第三方報告數據,我國AI相關的ICT市場將從2024年的1.2萬億元快速發展到2028年的3.5萬億元,但這一過程還面臨很多阻礙:相關諮詢報告顯示,數據孤島與整合困難,73%的企業數據利用率低於40%;只有25%AI試點專案能規模化推廣;更重要的是,60%的企業AI項目中技術與實際場景需求存在脫節,說明AI技術並不能帶來直接的商業閉環。
“企業數智化轉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要圍繞客戶發展需求持續地運營與運維,將客戶的需求當做我們的追求,使得客戶在數智化旅程的列車上不掉隊。”吳輝強調,在此過程中,需要能力更強的夥伴和華為一起為客戶數智化轉型旅程服務。
當前,華為正在通過一系列舉措賦能夥伴,幫助其應對轉型挑戰,實現能力提升。
——聯盟夥伴的壯大與行業深耕。華為將在2025年繼續壯大聯盟夥伴,從2個子行業拓展到20+個子行業,聯盟夥伴數量也將從5個增加到65+個。這一舉措的核心在於通過強強聯合,發揮夥伴的行業能力優勢,深耕市場區隔;同時華為還提出兩個優先、兩個支援:優先進NA夥伴地圖,優先進專案,有專人對口支援,以及技術團隊支援,旨在通過構建行業聯盟級夥伴全國合作機制,讓聯盟夥伴與華為做生意更簡單。
——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華為將圍繞客戶成功,加大夥伴授權,強化服務能力要求。面向客戶,從傳統以保障為主的服務轉變為圍繞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面向作戰,從條塊化作戰轉變為線下一張網、線上一平臺的協同作業模式;面向夥伴,轉變為全方位深層次協同,在組織、流程、平臺等方面全面實現對接。
此外,華為還圍繞規則、激勵、秩序、平臺等進行持續優化,支撐並服務夥伴更好地拓展客戶。尤其在平台支援方面,華為今年的投入將會達到2億元,實現解析標書從2小時降至5分鐘,實現產品選型、產品配置生成從1小時降至2分鐘;同時藉助知識找人,使得華為產品/方案的獲取更簡單,讓夥伴銷售人員更容易獲取到知識和資料。
“因聚而生,聚的是志同道合;眾智有為,為的是千行萬業。”吳輝表示,開放緊密成長的“夥伴+華為”體系,需要與更多同路人一起,以客戶為中心,互投入,聚資源,讓體系更強健,讓千行萬業跨越數智鴻溝邁入智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