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湖出現“大黑魚”,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記者現場調查
更新于:2025-04-08 08:49:44

“聽說海滄湖出現一種大黑魚,懷疑是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你們能否核實一下?”

昨天(4月7日),廈門市民陳先生反映,並提供了在短視頻平台下載的一段視頻。

視頻截圖

該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有網友稱,那條“大黑魚”可能是鱷雀鱔會威脅水域生態!

視頻發行者:

釣友圈朋友在海滄湖看到

自己也多次見到

記者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看到,發行者“老白”新上傳的一條短視頻“求證是不是鱷雀鱔”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視頻點讚數達1.9萬,評論留言也超過5000條。

網友“kin魚”留言:“百分之百是鱷雀鱔,我養過,剛開始只有2根手指大小,半年就長到手臂粗……”

視頻里,一條“大黑魚”浮到水面。記者注意到,該視頻只有近距離視角,沒有拍攝到周邊的建築。在螢幕上,漂浮的海藻和廈門海域的海藻相似,水體顏色和海滄湖相近。

記者用“廈門”“鱷雀鱔”“大黑魚”等關鍵詞搜索,發現短視頻平臺上只有“老白”發佈的視頻。

連線視頻拍攝者

昨晚9點多,記者聯繫“老白”。對方稱,自己姓徐,是一名釣魚愛好者。徐先生說,今年2月有釣友圈的朋友稱在海滄湖看到特別大的黑魚,“丸世魚鉤都鉤不住,直接把漁線拉斷了”。

徐先生說,3月份他經過阿羅海靠湖一側的步道,好幾次見到“大黑魚”,但都沒想到要拍下來。直到3月27日那天,他趕緊拿出手機記錄下那一刻。

徐先生提供的手機拍攝記錄

“我也是釣友,根據經驗判斷,見到的最大黑魚有一米多長。”徐先生說,他和朋友交流時都提到,近期那片水域很難釣到魚。

記者提出,希望能當面採訪。對此,徐先生表示要上班不方便,等“有時間再聯繫”。

記者走訪

尋找兩小時未見“大黑魚”

有釣友專程從同安趕來

昨天下午3點多,記者沿著海滄湖畔尋找,一直到下午5點多,也沒有發現“大黑魚”的蹤跡。靠近阿羅海城市廣場一側的海滄湖畔,欄杆上有一塊警示牌寫著“嚴禁私自放生,杜絕外來物種入侵”。“這塊牌子是今天才有的。”路過的市民告訴記者。

“難以置信。”記者隨機採訪了海滄湖周邊的市民,其中兩名釣友稱每周都會到海滄湖畔釣魚,沒有見過“大黑魚”。他們對視頻的真實性持有懷疑,“視頻里根本看不到周圍的建築”。另有三名市民也表示,從沒有見過視頻中的魚。

網友“隨心所欲”也是一名釣魚愛好者,昨天專程從同安趕到海滄湖。從上午11點多到下午1點多,他在海滄湖畔不停地尋找,也沒有發現“大黑魚”。他說:“我刷到視頻才去的,作為釣魚愛好者,就想‘搞大貨’。”

發行者稱在這片水域發現“大黑魚”

相關部門

已聯繫當事人了解情況

擬設置拖網看能否抓捕到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到海滄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聯繫了發佈短視頻的徐先生,瞭解了基本情況,並及時上報給上級漁業主管部門。

這名工作人員說:

我們聯繫了市海洋漁業研究所、市海洋漁業執法支隊駐點大隊,以及街道辦和海滄湖管養單位等工作人員到場,商討對策。

經過巡查,暫時沒有發現視頻里的‘大黑魚’,目前正與海洋漁業部門以及相關專家,討論抓捕方案,初步考慮在湖內設置拖網,看能否捕捉到‘大黑魚’。

記者瞭解到,早在2023年鱷雀鱔被國家列為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時,海滄區就對海滄湖進行過排查,並沒有發現其蹤跡。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要求管養單位日常巡查時關注海滄湖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報告。同時,他們已在湖邊設置警示牌,嚴禁私自放生,杜絕外來物種入侵。

海滄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海洋漁業負責人表示:“放生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申報,只能放生本地物種,而且要進行嚴格檢疫報批手續,還要公示。嚴禁私自放生外來入侵物種,保護水域生態。”

專家說法

鱷雀鱔是“頂級捕食者”

內臟魚卵有劇毒勿食用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專家莊之棟仔細觀看了短視頻平臺上的視頻及圖片,初步判斷,視頻中的魚類有較大可能是鱷雀鱔,其吻部比巨骨舌魚更尖、更長。

莊之棟介紹,鱷雀鱔是北美最大的淡水魚類,屬外來物種,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牙齒又長又細,幾乎沒有天敵,是“頂級捕食者”。如果其生存在內湖,對水域中的其它魚類會產生較大威脅,甚至影響鳥類的生存。資料顯示,鱷雀鱔雖然是淡水魚,但能耐受一定鹽度,所以也會出現在海水中。

莊之棟建議,一旦發現鱷雀鱔,市民應該及時向漁業部門或農業農村部門報告,由相關部門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捕撈。

捕獲后的鱷雀鱔需進行無害化處理,通常採用深埋等方式,千萬不要食用或售賣鱷雀鱔,因為其內臟和魚卵有劇毒。

(廈門晚報)

天津將新增一個機場
天津將新增一個機場
2025-03-26 04: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