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顏值”轉化為“產值” 清明假期啟動“花”式消費
更新于:2025-04-08 02:22:55

人民網記者 楊虞波羅

江蘇金湖水上森林公園百畝二月蘭盛開、河南新鄉衛輝的公路沿線山花爛漫、安徽郎溪新和村千畝櫻花林正值最佳觀賞期……這個清明假期,以“花”為媒的賞花新體驗,讓文旅消費一路“繁花”。

4月6日,北京北海公園,滿園春色醉遊人。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出遊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遊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湖北武漢東湖櫻園、河南洛陽牡丹花會、江蘇無錫黿頭渚櫻花谷等傳統賞花地領跑熱度榜。

記者從在線旅行服務平台獲悉,清明假期,賞花成搜索關鍵詞:美團旅行數據顯示,賞花搜索熱度同比上漲118%;攜程數據顯示,賞花遊訂單量環比增長45%;途牛數據顯示,包含踏春體驗的多地連線遊路線獲得較高人氣。

在天津,五大道海棠花節連續第三年舉辦,從百年洋樓的雕花窗棂到街角巷尾的即興戲劇,從海棠花影里的非遺展演到現代商圈的創意市集,讓遊客感受“海棠映洋樓”的獨特城市浪漫。在北京上大學的小劉專程到天津賞花,她手持一款立體造型的海棠花文創霜淇淋打卡拍照,“幾十元的霜淇淋,價格並不便宜,但確實好看,買的就是氛圍感!”

在成都,打“飛的”賞花成為一種新時尚,透過機艙玻璃俯瞰,300米高空下的油菜花田盡收眼底,明亮的“油菜花黃”與遠處的“青山黛”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對於想要拍照打卡的乘客,我們會把飛行高度降低一點,偏轉幅度大一點,盡可能讓乘客看得更清楚。”低空飛行工作人員稱,如今很多消費者對低空飛行已經不陌生,並且願意花錢體驗。

在上海,顧村公園首次開設夜櫻專場,圈劃出佔地約16萬平方米的“櫻花島”,主打“國潮”與“國風”,以唯美夢幻的光影和豐富的表演與互動活動吸引遊客前來體驗別樣的春日浪漫。遊客可以在“蝶之影”與蝶影共飛,在“櫻神樹”接收花神祝福,在藤蔓秋千步入仙境起舞。此外,顧村公園首次“破圈”,與遊戲聯動,讓“櫻花島”成為連結二次元與現實世界的入口,拓展年輕客群。

中國花卉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花卉種植面積138.99萬公頃,花卉產業從業人員超534萬人,為賞花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江西婺源旅遊部門預計,今年油菜花賞花季,婺源縣將接待遊客530余萬人次,帶動旅遊綜合收入超過5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賞花經濟”等“節氣+文旅”模式是旅遊業創新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激活傳統文化活力的同時,與新業態新模式結合,進一步打破邊界,為文旅市場注入新動能。未來,只有突破“花期依賴”,避免同質化競爭,才能真正讓“顏值”轉化為“產值”,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