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也是一種需要終身自我管理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危害往往來自於糖尿病的併發症,可累及到全身各個器官,如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等,嚴重致殘、甚至危及生命。
養成下面這6個好習慣,能最大限度降低發生嚴重甚至是致命性併發症的風險。
本文特邀審核專家:
01
做好血糖監測
糖友做好血糖監測,不僅能及時發現低血糖和高血糖,還可以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血糖達標者,每周監測1~2天,每天監測2~4次血糖。
血糖監測時間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注射中長效胰島素者)、夜間3點血糖以及其他點的血糖監測。
02
控制好血壓
研究發現,高血壓會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
2型糖尿病的糖友,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2]。
03
立即戒煙
無論患有糖尿病,吸煙都會增加血糖水準。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腎上腺釋放壓力激素——皮質醇,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胰島素抵抗)。
吸煙會增加患2型糖尿病、腦卒中、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還會增加傷口癒合難度。
長期吸煙會有“煙癮”,增加戒煙成功的方法是爭取家人、朋友的支援[2]。把吸煙轉移到其他關注的事情上,如通過閱讀、運動、開發新技能等來轉移注意力。
04
儘快戒酒
一旦患上糖尿病,是不建議飲酒的。
每克酒精產生7千卡熱量[3],相當於高能量飲料。
過量飲酒導致熱量攝入增加,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增加超重、肥胖風險。
而且喝酒可能會影響藥效。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大量飲酒可能會明顯增強或延長上述藥物的藥效,很容易引發低血糖。
05
定期體檢和複查
除定期健康體檢和常規眼科檢查外,每年安排糖尿病併發症篩查。
主要檢查專案包括腎臟損傷、心臟病、神經損傷、糖尿病眼病等,每年至少篩查一次,具體篩查頻次遵醫囑。
降糖藥效果不佳或自覺有併發症癥狀時,也要及時就醫,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06
做好足部護理
每天檢查雙足,特別是足趾間。
每天都要洗腳,水溫不宜超過37℃,及時用乾布擦乾,尤其是擦乾足趾間。
避免赤足行走,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每天換襪子,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不穿過緊的或毛邊的襪子。
足部皮膚乾燥可以使用油膏類護膚品[4],但不要塗抹腳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