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怡(實習生)
做飯的壞習慣可能導致家庭癌?的確,日常生活中廚房裡的很多壞習慣,都可能導致癌症,或影響全家人的健康。
以下盤點了廚房中最常見的5個壞習慣,快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壞習慣1:不開或早關油煙機
油煙機是廚房中的必備,但很多人卻把它當成了擺設,做飯很少會打開,幾乎快成了閑置品。
廚房油煙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封閉式廚房,油煙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更為嚴重。
長期處在油煙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咽喉炎、鼻炎、氣管炎等疾病,嚴重則會誘發肺癌。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餐飲油煙暴露與人群的肺癌發病存在關聯性,且會顯著增加非吸煙人群肺癌風險。
做菜的時候一定要開油煙機,同時注意開油煙機的時間。有研究顯示:烹調之前20s就打開油煙機可以更好地控制油煙的分佈,防止油煙擴散,在烹調過程中要一直保持開啟狀態,並在烹調結束后讓油煙機繼續工作3分鐘。
另外,建議多採用低溫烹調,油煙的產生會更少。有研究顯示:當鍋中的油溫加熱到170℃時,便會開始發生汽化分解,形成以10μm小油滴組成的油煙;當溫度提升到270℃時,高沸點食用油分子開始汽化,出現青色油煙。油煙中含有約220種成分,並且含有苯並芘、揮發性亞硝胺、雜環胺類化合物等致突變物和致癌物。
很多家庭都是以炒菜為主,蒸、炒、煎3種烹飪方式相比,蒸的PM2.5排放較小,炒和煎的PM2.5排放峰值是蒸的60~70倍。
壞習慣2:使用土榨油做菜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土榨油就是好東西,是健康用油的首選。但現實卻是:土榨油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可能會致癌。
首先,土榨油沒有經過精鍊,雜質多、煙點低,炒菜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油煙,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其次,土榨油的原料品質不能保證,可能會混有因儲存不當而發黴的原材料,如果是被黃麴黴毒素污染了,常吃就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建議大家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烹調油,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都有嚴格的檢驗流程,相對更安全。
壞習慣3:烹調油反覆使用
家裡煎魚、炸丸子剩下的油捨不得扔,經常會被用來繼續炒菜或者反覆油炸。烹調油經過反覆的高溫烹調,會產生更多的致癌物和反式脂肪酸,不僅會增加患癌風險,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如果實在捨不得扔,建議把油炸食物剩下的油過濾之後,用來做涼拌菜,同時注意別保存太久,否則油脂會氧化酸敗。
壞習慣4:不刷鍋就連續炒菜
炒完第一道菜之後,鍋表面會附著很多上一道菜的食物殘渣和剩下的油脂,如果繼續用來做第二道菜,之前的食物殘渣就會焦糊,進而產生致癌物,殘留的油脂也會因為二次加熱產生有害成分。
如果需要炒多道菜餚,一定要在每道菜做好之後及時刷鍋再去做第二道。
壞習慣5:做菜放鹽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但我國大多數居民每天鹽攝入量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有些人甚至超了2倍以上。
吃鹽太多不僅會誘發高血壓,也會增加患骨質疏鬆、胃炎,甚至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因為鹽攝入過高會刺激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脫落,而壁細胞是保護胃部健康的屏障,一旦被破壞,便會增加患胃炎的風險,最終會誘發胃癌。
做菜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鹽的使用量,別手一抖就放多了,1個人全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1啤酒瓶蓋(帶膠墊);還要做到少吃醃制品以及加工食物,比如鹹菜、榨菜、火腿、臘肉、培根等。
可以嘗試用香辛料調味,多放蔥薑蒜、十三香,也可以放點醋來增加鹹味。
作者:科普中國新媒體
審核: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