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脈冰川萎縮威脅著 9000 萬人的供水,如果不採取緊急氣候行動,到 2100 年,冰川可能會幾乎完全消失。在2025年3月21日於巴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首屆世界冰川日上,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警告說,安第斯山脉冰川的快速消融威胁着南美洲9000萬人的水源。
這些冰川位於安第斯山脈高處,橫跨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是淡水的重要來源。它們支援著居民用水、水力發電、農業、工業和畜牧業。
一份題為《安第斯水塔的未來》的新政策簡報在此次活動中發佈,該簡報由謝菲爾德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該報告強調了冰川消融如何減少水資源供應,並對該地區社區的供水和糧食安全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安第斯山脈的冰川每年變薄 0.7 米,比全球平均速度快 35%。根據預測的一些最壞情況,這可能導致熱帶安第斯山脈地區的冰川幾乎全部消失,山脈其他地區的冰川覆蓋率也將減少一半以上。謝菲爾德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的傑里米·埃利博士表示:“第一份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變化報告於 1990 年發佈,自那時起,我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遏制導致氣候變化的全球碳排放。
“我們的簡報表明,科學家多年以來的預測現在正在成為現實,如果我們希望拯救和保護許多人賴以水源的冰川,就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和嚴重,降雪減少,安第斯山脈乾旱加劇,所有這些都威脅著安第斯冰川作為水源的穩定性以及依賴冰川的人們的安全。
報告指出,近幾十年來冰川萎縮速度加快,2000 年後冰損失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同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出現增加。
對於2015年《巴黎協定》——全球氣候變化條約——世界各國同意承諾採取行動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因為讓全球平均氣溫進一步升高將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水資源短缺、農作物產量下降、經濟損失、海平面上升和對自然的更大破壞。
然而,這一目標在 2024 年就已經超額完成了幾個月,而且最近對氣溫升高超過 2°C 的預測表明,到 2100 年,安第斯山脈的部分地區將完全或幾乎完全無冰。
簡報強調,除了抑制全球碳排放外,由於人類和自然系統的變化以及供需變化影響該地區,有效管理水資源也是必要的。
隨著冰川萎縮,水資源供應減少,許多國家將被迫通過修建大型蓄水基礎設施(如水壩)來緩解這一問題。然而,這將需要大量投資,而較貧窮的國家和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可能無力承擔。
埃利博士表示:“安第斯山脈的冰層消失需要緊急關注,因為這將增加冰川下游社區和大城市所依賴的淡水資源的壓力。
“預計到本世紀末安第斯山脈的氣溫將上升4.5°C,氣候變化的風險和危害將威脅數百萬人的水和糧食安全。有已設定的目標都已未能實現,但保護冰川的唯一方法是徹底大幅減少碳排放。形勢十分嚴峻,需要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並為全球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社區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