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緬甸震後7日,我在曼德勒災區被這些瞬間戳中
更新于:2025-04-04 09:32:50

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我隨救援人員輾轉來到緬甸曼德勒的一處災民安置點。和很多農村市集一樣,這裡塵土飛揚,街邊搭著棚子,小朋友們成群結隊地嬉鬧。不一樣的是,街邊的棚子並不是攤點,而是當地村民們臨時的家。

今天(4月3日),已經是緬甸7.9級地震發生以來的第七天。這裡有很多救援人員和志願者在工作,中國明珠救援(PHR)醫療隊隊員們正在給當地婦女和兒童發放衛生巾和紙尿褲,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糖果。

4月3日,在緬甸曼德勒農村一處安置點,救援人員正在給小朋友發糖。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忠善 攝

如今的暫時平靜和我剛到曼德勒時截然不同。我在當地時間3月30日下午到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隨後跟著上海三棲應急救援隊、廈門市曙光應急救援隊一起乘坐大巴,連夜趕往重災區曼德勒。

3月30日下午,上海浦東三棲應急救援隊在緬甸仰光國際機場做救援前準備。

3月31日上午,大巴進入曼德勒時拍攝的街景。

第二天一早,當我們的大巴駛入曼德勒外環地區時,路邊倒塌的樓房、斑駁的牆面都在提醒我們這裏剛剛發生的一切。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7.9地震,這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地震,我國雲南多地震感強烈,泰國曼谷的震感持續了數分鐘,民眾紛紛湧到街上。

3月31日,緬甸曼德勒,一棟8層的酒店震后僅剩4層可見,多支中國救援隊伍在此開展救援。

當天(31日)上午,上海浦東三棲應急救援隊和廈門市曙光救援隊先後在酒店、公寓等3個救援點進行搜救,沒有發現生命跡象。直到當天16時(當地時間)左右,兩支救援隊用專業設備探測到,一處酒店的廢墟里有微弱回應。此後中國國際救援隊、藍天救援隊等越來越多的中國救援隊趕赴此點位,組成聯合搜救隊。

上海浦東三棲應急救援隊和廈門市曙光救援隊,在曼德勒一處倒塌酒店開展聯合救援。

聯合搜救持續了36個小時,中間經過了兩個通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個通宵。

當晚,為準確確認被困人員情況,救援人員會要求全場靜默,任何人不准走動或者發出聲音,這時再使用生命探測儀,或喊被困者敲擊定位。我已經不記得這種情形反覆了多少次。很晚的時候,現場指揮人員再次喊道,“大家再忍一忍,咱們再喊最後一次”,那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救援人員心中那種執著和執念,一定要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支中國救援隊伍在酒店倒塌現場聯合救援。 

這當然不是最後一次,救援又持續了一夜。非常遺憾的是,在第二個通宵的後半夜,救援人員經綜合評估,還是停止了作業,此時已經探測不到生命的跡象了。

我也有將近兩天沒怎麼睡覺了,第一次這麼深刻地體會到體力和心理的極限。而救援人員更為艱苦,當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他們在廢墟下作業,不但要承受高溫,還有環境里的粉塵。實在疲勞了,就在現場席地而睡。

更為驚險的是,現場可能還會再震。4月1日下午,曼德勒發生了一次5.0級的地震,當時能夠明顯感覺到大地突然顫抖,好像往下陷了一下,讓人一下慌起來。我看到救援人員開始從搖搖欲墜的歪樓里快速撤離,但等地震平復後,救援人員又陸續返回到廢墟中作業。

4月1日,曼德勒一處救災現場,當地緬族小女孩給救援人員送西瓜致謝。

讓我記憶猶新的瞬間,還有很多。在曼德勒救災現場,有緬族一家三口來給救援人員送西瓜消暑,當地翻譯介紹,是他們家的小女兒想來給救援隊送水果,父母才帶她過來,就是為了感謝中國救援隊千里迢迢來救助他們的同胞。在一處臨時醫療救助點,我看到昨夜剛剛降生的嬰兒,正在母親懷裡酣睡。

4月3日,曼德勒一處臨時醫療救助點,一名剛出生的嬰兒正在媽媽懷中酣睡。

有救援人員跟我說,他們出去吃飯的時候,曾有當地人偷偷幫他們買單,路遇的緬族群眾也會雙手合十向他們表示感謝。談起這些,救援人員忍不住紅了眼眶。他們跟我說,覺得一切值得。我想這也是每一位趕赴緬甸的中國救援人員和當地志願者的心聲。感動正在稀釋悲痛,我由衷地期盼大地的裂痕早日被新的希望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