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隊談土耳其和緬甸地震救援感受:緬甸43℃炎熱是救援一大難點
更新于:2025-04-04 02:39:42

4月2日晚,中國公羊救援隊階段性完成赴緬救援任務,首批馳援緬甸隊伍返航回國,第二梯隊12人繼續在緬甸執行後續消殺任務。

當晚,公羊救援隊救援協調中心主任曲大帥在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回憶了在緬救援的感受,他提到,緬甸地震與以往參與的救援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高溫給救援增添了不小的難度,當地體感溫度超50℃,救援隊員每隔10分鐘就需要輪換,“其實也沒有休息,換下來的人就站在旁邊,大量補充水”。

公羊救援隊創始人何軍也在採訪中表示,他同時參與過土耳其和緬甸地震救災工作,土耳其地震發生時,當地氣溫基本處於零下20℃。而緬甸此次的大地震,當地氣溫多處於40℃左右,“太熱了,真的很遭罪,我們寧願冷一點”。

何軍補充,高溫天氣對於困在廢墟下的人更是一種煎熬,“天氣熱我們可以輪換一下,補充一下體力,我們著急的是那些被困在裡面的人怎麼辦。所以我們希望為受困者爭取更多的營救時間”。

救援隊正在現場作業。圖/上海山鋒應急救援隊

4月2日,同時經歷過土耳其地震和緬甸地震,目前還在緬甸現場進行救援工作的諸暨貴興救援隊隊員向九派新聞介紹,緬甸地震救援的點比較分散,而土耳其是整個區域坍塌,雖然破壞程度差不多,但是救援難度不同,“土耳其當時的氣溫在零下,而緬甸為高溫天氣”。

上述隊員表示,比起土耳其的寒冷,他覺得緬甸的高溫更讓人難熬,因為高溫會讓救援更容易感到呼吸困難,“我們有隊員在參與天空之城救援工作時,不到15分鐘就出現了中暑情況。再加上現場瀰漫的屍體腐爛味道,非常煎熬”。

他補充,“在外面的人都受不了,在裡面的人又怎麼受得了?對於被困者來說,狹小的空間也會容易不舒服”。

他回憶稱,在土耳其參與救援時,他們曾聯合其他救援隊伍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178小時(超過7天)的倖存者,“救出的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地震來臨時,她有些發燒昏迷了”。

據紅星新聞,曾攜搜救犬參與“土耳其大地震”救援的一名專業救援人士表示,高溫天氣對搜救犬不利。“搜救犬在工作中是靠鼻子嗅認的,天氣炎熱時犬就要張嘴喘氣。此外,搜救犬在高溫下的工作時間不能很長。”該救援人士解釋稱,從這個角度看,此次搜救犬在緬甸地震廢墟現場的搜索效果可能不理想。

另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4月2日,據緬甸廣播電視台消息,目前緬甸地震已導致3003人死亡、4515人受傷,另有351人失蹤。

九派新聞特派緬甸記者 武菲菲 付冰潔 記者 李愷 馬婕盈

編輯 萬璿  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