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9級地震在實皆斷裂附近,歷史上曾發生10餘次7級以上強震
更新于:2025-03-28 22:35:25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發生7.9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隨後,3月28日14時32分,緬甸又發生6.4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距我國邊境線最近約317公里。短時間內,緬甸接連發生兩次5級以上地震,這是為何?

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發生7.9地震

3月28日14時32分在緬甸發生6.4地震

據統計,2015年至2022年期間,緬甸共發生了846次地震。為何緬甸地震如此頻繁?

據浙江省地震局,緬甸位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的東緣,是典型的板塊俯衝-剪切複合邊界。該區域主要受實皆斷裂帶這一構造控制。

實皆斷裂帶

實皆斷裂帶是印度板塊和巽他板塊之間的大陸右旋走滑斷裂,從緬甸北部至馬達班灣(Martaban),經曼德勒、阿馬拉布拉、茵瓦、實皆等地區,經過的首都內比都(Naypyitaw)、曼德勒市、東籲(Taungoo)和勃固(Bago)是人口稠密城市。

實皆斷裂帶將安達曼海的離散型板塊邊界與喜馬拉雅逆沖前緣大陸碰撞帶連接起來,全長1200多公里,是緬甸活動性最強、規模最大孕震斷層。本次地震發生在實皆斷裂附近,歷史上沿實皆斷裂曾發生10餘次7級以上強震。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研判,本次緬甸地震可能引發局地海嘯,但因震中位於太平洋範圍之外,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地震發生後,雲南德巨集、臨滄、保山、西雙版納、麗江、大理等地震感強烈,楚雄、昆明等地震感明顯。

這主要是因為此類大地震會產生大量長週期低頻地震波,此類地震波衰減慢,會對高層建築有共振效應,因此不少高層建築震感明顯,此外雲南邊境城市由於離斷層距離較近,因此震感會比較明顯。此外,中國邊境仍需警惕此次緬甸7.9地震的餘震、次生災害及長期構造風險。

專家提醒,地震發生以後,大家首先不要驚慌。“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準則。

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躲避,優先選擇衛生間、儲藏室、浴室等開間小有承重牆或支撐物的地方,或者堅固的桌子、床、茶幾、沙發等傢俱旁,盡量伏地、用衣物枕頭等護住頭頸。要注意遠離門窗等容易發生變形的地方。

中高樓層居民逃生避免乘坐電梯。如果在室外,應迅速到空曠地帶避險,避開高大建築物、高壓線、危房、危險品倉庫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