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來了,影視創作準備好了嗎?(解碼·文化市場新觀察)
更新于:2025-04-03 11:13:44

本報記者 劉 陽

近日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成為會場內外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

當前,AIGC對網路視聽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它的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它是否會取代人,成為影視創作的主體?本期報導特邀政府部門、影視生產方、平台運營方等相關人士,共同探討AIGC賦能影視創作,提出意見建議,助力行業發展。

——編 者

嘉 賓:

馮勝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

馬 平(中國電影集團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俞白眉(編劇、導演)

李 楊(快手大模型產品運營負責人)

AIGC在網路視聽領域已廣泛應用

記者:目前AIGC在創作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馮勝勇:在網路視聽領域,AIGC已經廣泛應用,融入節目策劃、內容製作、個性推薦、運營推廣等各場景,使創作效率極大提升、產業生態更加豐富,給行業創新化、智慧化發展帶來更為強勁的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馬平:目前人工智慧對藝術創作的助力已經很明顯了。比如2024年上映的電影《只此青綠》由舞劇改編而來,在AIGC的説明下,改編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以前七八個人工作一周才能完成的一個鏡頭,在AIGC的説明下,實際創作中一個人用半天就可以完成。在完成鏡頭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工具跟導演的協作也特別順暢,保證了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

俞白眉:我認為人工智慧賦能藝術創作是大勢所趨。AIGC的進化速度是驚人的,在影視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我們在應用AIGC進行影視劇創作時,已經不像傳統創作那樣要對創作的前中後期進行嚴格區分。我覺得AIGC會推動形成新的創作方式,不僅改變藝術形式,也會改變人們對藝術的觀賞習慣。“科技+藝術”的形式是一定會隨著時代變化的。

李楊:過去製作一個普通視頻,我們可能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現在AIGC讓創作的週期縮短了、效率提高了,1至2天就能做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短片。此外,我們也看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許多過去不具備創作能力的人也開始創作了。通過AIGC,一些人找到了興趣所在,成為網路視聽創作者。

讓技術應用不越軌、不失序

記者:當前,AIGC發展到了什麼水準?它在賦能藝術創作方面還有哪些不足?在行業監管方面又面臨哪些挑戰?

馮勝勇:AIGC浪潮席捲而來,我們既感受到澎湃的創新動能,也直面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互聯網上利用AI換臉變聲,假冒他人、編造謠言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侵害公民個人資訊安全,擾亂網路空間秩序。不久前,國家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發佈《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明確了相關服務主體的標識責任義務,為AIGC技術應用劃定了紅線。我們應當追問如何防止AIGC生成虛假信息內容、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等,主動發現、精準識別發展中的風險隱患,使網路視聽領域AIGC規範治理由被動應對轉為主動設防。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和屬地監管責任,穩妥實施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抓緊完善內容安全、數據安全、版權保護等配套制度,有效防範應對各種新風險新挑戰,讓技術應用不越軌、不失序。

馬平:進步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們最終要實現的是創作資源不再成為創作壁壘,讓創作者能夠通過技術將思想和藝術更好地傳達給大眾。

俞白眉:在全球影視創作中,AIGC面臨相似的問題,比如拍攝場景、演員形象的統一較難實現,再比如導演在傳統影視劇創作時會調度鏡頭,但這對AIGC來說目前還比較困難。

李楊:當前,我們的大模型已經能較好地適應一些場景,如各種影視劇裡的空鏡和一些普通的特效,但在人物演繹方面,也確實存在很多難點。我們能夠看到人工智慧已經開始往藝術創作的整個生產鏈路中滲透了,但滲透率還不高。在未來,通過不斷提升人工智慧的能力上限,我們期待它能夠更好地跟人配合,完成更多創作工作。

讓藝術家更加專注於創意本身

記者:AIGC未來的發展令人充滿期待,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隱憂。將來,它是否會取代藝術創作的工作?

馮勝勇:在“萬物皆可生成”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清醒地思考,當人工智慧可以瞬間解決千萬問題,人類最不可替代的價值是什麼?如何確保AIGC成為網路視聽行業的助推器而非替代者?從科學發展和行業發展的歷史來看,我們認為隨著人工智慧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大模型能力愈發成熟,提出好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會提問的人才能更好地運用人工智慧,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技術真正服務於人。

當下,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人要與人工智慧並行,而且必須由人做主導。價值導向是網路視聽的生命線,我們應當堅持用提問校準方向。AIGC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豐富表達,但是無法取代我們的獨特創意。

馬平: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人類,它始終是由人創造的一個工具。未來,我們一定是與人工智慧共生的,但是它始終沒法代替或者代表我們最根本的東西——創造力。我們要表達的,也是我們真正關注的,那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俞白眉:我認為人工智慧會對一些人的工作造成衝擊,但並非所有,因為人工智慧最終是要為人服務的,需要人來做出選擇和判定。

李楊:作為一個工具平臺,可靈AI從2024年6月發佈到現在,不斷優化反覆運算,除了優化工具體驗,近期還更新了視頻生產的工作流程,可以更好地幫助創作者從一個文本的創意生成圖片,再由圖片生成視頻,並通過平臺的AI音效給視頻配音。

藝術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意,AIGC只是改變了視頻製作的流程和成本,更多的是把藝術家從流程性、工具性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更專注於創意本身。創意,才是藝術的靈魂。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