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尋歡
編輯 | Mia、鄒玲
愛看懸疑劇的觀眾們有福了。
最近半個月,王寶強在做佈局的棋士,段奕巨集在當刑警破案,邢佳棟在演搶銀行的劫匪,佛爺祖峰與時俱進,不僅懂得了錄音的基本原理,還變得家大業大,斯蒂龐克轎車一口氣拿下十輛也眉頭不皺一下,而一舉締造了第一懸疑 IP 的陳思誠在給他們包場做宣發。
觀眾們紛紛開啟追更模式背後,是三部懸疑劇的熱播:愛奇藝的《黃雀》,優酷的《沙塵暴》,騰訊視頻的《棋士》。據德塔文數據顯示,懸疑劇是上周最熱類型 top1。
作為國劇最重要的類型之一,懸疑劇一直是各大平臺布局的重點,隨著多部爆款懸疑劇出爐,以及劇場化運營的效果顯現,懸疑劇更是成了重中之重。而當這三部分別由郭京飛、段奕巨集、王寶強主演的懸疑大劇同期上線,中國懸疑劇市場也迎來了新一輪“三國殺”。
這場較量,不僅檢驗著平臺的內容創新能力,更折射出觀眾們的審美偏好與國產懸疑劇的發展趨勢。而從懸疑劇備案數量來看,未來幾年,懸疑劇仍舊是劇集市場大熱門的格局不會改變。
三劇鼎立,各有驚喜
自從《隱秘的角落》大爆,迷霧劇場的 IP 立住,愛優騰等多家平臺,都鉚足了勁要在懸疑劇上分出個一二三來。但要說到懸疑網劇登堂入室,則要從優酷 2017 年播出的《無證之罪》《白夜追凶》算起,只不過《隱秘的角落》全網大爆、捧紅秦昊,讓觀眾和平臺都驚奇發現:懸疑劇不只可以單打獨鬥,還可以進行劇場化運營,爆發長尾效應。
五年以來,懸疑劇走過不少“彎路”,比如探案時熱衷刑警一老、一少,氛圍上故弄玄虛,情節上無效推進,不往深層琢磨人性,反而偏愛暗色調的所謂電影感,有不少專案在口碑、播放量、招商上齊齊失利。
但另一方面,懸疑劇也是過去五年來,國劇中唯一可以稱“佳作不斷、爆款頻出”的類型,比如愛奇藝的《沉默的真相》《狂飆》,騰訊視頻的《開端》《漫長的季節》,優酷的《邊水往事》《新生》。
這些爆款懸疑劇,大致可以看出愛優騰在懸疑劇領域的策略:愛優騰熱衷改編,製作上偏好傳統懸疑,優酷主打紀實風格與地域特色,騰訊視頻則喜歡進行類型融合與技術實驗。
比如近期播出的三部懸疑劇,細分下來,不管是小分支,還是劇集特點都各不盡相同。
最早開播,已於日前收官的《黃雀》,導演盧倫常,編劇王小槍,總製片人張海東,由於三人前些年合作的《對手》播出狀況良好,觀眾反響不俗,還斬獲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此次再推出一部懸疑劇,大有成為“鐵三角”的架勢。
《黃雀》以 21 世紀初荔城火車站周邊的鐵路反扒大戲為切入點,通過郭京飛飾演的員警與祖峰飾演的“佛爺”的生死對決,構建起具有時代烙印的江湖圖景。
推進敘事時多線並行、主打群像,將反扒員警、盜竊團夥、市井百姓等不同階層的生存狀態編織成網,道盡各色警匪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是三部懸疑劇中最接近傳統懸疑劇的一部。
優酷白夜劇場出品,段奕巨集主演的《沙塵暴》,則是典型的側重心理的刑偵懸疑劇,講述一老一新兩位風格各異的刑警重啟調查八年前的一樁殺人案。
大西北的沙塵暴,與來自伊犁的演員段奕巨集自有一種適配度。最初以基層員警陳江河視角敘事,顯得罪案真實可信,而當時空來到八年後,陳江河“被迫”在羅英瑋的追問下,重新審視當年的真相,他便成為了觀眾們的“解惑之書”。
在人員流動度不大,與契約社會關係不大的邊陲小城,社會關係、人情來往、“值不值得”等因素,很可能比“一場命案的真相”更重要。比如獄中服刑的丁寶元,只是聽牢頭說老婆可能有了外遇,就敢“攀咬”已經去世的刑警搞刑訊逼供;兩個看守鍋爐的工人,可以因為人情藏匿重大案情細節。
當劇中角色的命運一一揭開,觀眾才會恍然,該劇為何會叫作《沙塵暴》:它不僅指代一種天氣現象,還指代社會環境,指代沙粒侵蝕皮膚的痛感,以及真相剝落的灼燒感。
王寶強時隔多年回歸劇圈,擔任監製、領銜主演的《棋士》,是騰訊視頻 X 劇場中的又一力作。剛出場時,崔業是普通的圍棋老師,因為兒子患病等一連串事件,被逼上了犯罪團夥首腦的位置,逐漸與刑警隊隊長崔偉黑白殊途。
這部罪案懸疑劇,第一集就將犯罪分子明牌。但崔業的蛻變,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歷程,和以他為代表的角色在社會變革期中體現出的人心浮沉、人性流動,還是牢牢吸引住了觀眾的視線,讓他們迫切想知道一句“為什麼”。
依此而言,它在內核上大致可以看作是《漫長的季節》的延續,而在結構上,各個棋手的棋力、性格,圍棋的千變萬化,各方博弈的複雜,讓該劇成為 X 劇場中的不落窠臼的 Q 格。
從目前的播出狀況看,三部劇都相當不錯,但距離“出圈”“大爆”和“口碑爆棚”,都還差著一口氣。
懸疑劇也在向“短”進化
據德塔文數據顯示,2025 年開年至今,已有八部懸疑劇開機,占已開機劇集的 32%,僅次於都市劇,而去年同期開機數也是八部,佔比卻僅為 22%。
10% 的差距,幾乎全是從古偶手裡搶到的,其從去年同期的 28% 開機率,降到了 16%,不排除是過去兩年多部 S 級古偶市場表現不佳,平臺方想繼續進行降本增效,並剔除流水線古偶,走精品化、創新化的方向。
懸疑劇卷了五年,大大小小上線了近百部劇集,細分類型不一,分屬平臺不同,雖然各家定位有些許不同,在實操層面也表現出你來我往、互有輸贏,但套用姜文在《讓子彈飛》裡的臺詞來說,懸疑劇的進化方向只有一個:精品、精品,還是踏馬的精品。
從劇集特質角度看,懸疑劇的強話題性、強刺激性,以及展現出的複雜人性、社會百態、警匪對決,天生比陷入套路創作的古偶等類型更容易突破原有受眾圈層,一部好的懸疑劇,可以做到全民共追、全民共看,但古偶卻很難捕獲對此類型壓根不感興趣的觀眾。
據德塔文數據顯示,愛優騰三家平臺懸疑劇的平均景氣指數,均高於各自所有劇集類型的平均景氣指數。
從製作週期和分銷成本看,懸疑劇從開始立項到正式播出,一般比古偶的製作週期要短。
且在電視台業務下滑的情況下,懸疑劇有一大優勢是,可以在視頻平台獨播的同時,跟台端聯合播出,既吸引仍然看電視最多的中老年群體,助推劇集熱度,也可以減少回本壓力,做到資源最大化。比如剛剛收官的《黃雀》,便是愛奇藝全網獨播 + 央視同步播出。
此次《黃雀》《沙塵暴》《棋士》三部懸疑劇對打,雖然熱鬧,但在平台紛紛加碼懸疑劇,每年都會誕生優質懸疑劇的前提下,觀眾的口味早已被養刁,審美也出現了一定的進化,等閒劇集已經入不得他們的法眼。
在《漫長的季節》熱播、《再回首》闖入觀眾心中之後,豆瓣 7 分以下的懸疑劇基本等同於“難看”,而那些在 6 分左右徘徊的,則是“好難看啊……”,但優質劇本的稀缺、穩定輸出導演的搶手,讓懸疑劇想推陳出新、再創新高變得艱難至極。
未來,懸疑劇會往哪個方向靠攏?
從過去成功的國產懸疑劇和歐美懸疑劇看,這些劇集的一大特質就是短,但只短在劇集數,不短在資訊量。
前些天流傳的某平臺要“全面拒絕 12 集以上的國劇”的消息,雖被證實是謠言,但從出圈程度和業內外人士緊張求證的角度看,苦注水劇久矣的大眾,對國劇向短已基本形成共識。
近期的三部懸疑劇,平均集數不到 20 集,比動輒 40 集的古偶等類型低得多,未來別的劇雖不好說,但參考過去大爆的懸疑劇,該類型降到平均集數 12 集左右的時間不會太久,倘若劇集真長到 20 集也播不完,那一連籌備多季,做季播懸疑劇的路子,很可能會實現。
另一大靠攏方向,是把蛋糕做大,不停細化懸疑劇的分支,並探索季播 IP。
從已備案、製作中、備播中,以及歐美有先例的成功懸疑劇看,懸疑劇可以走傳統懸疑、犯罪懸疑、心理懸疑、歷史懸疑、驚悚懸疑、社會派懸疑、黑色懸疑、冒險懸疑、女性懸疑、法庭懸疑等十幾條路線。
比如騰訊視頻出品,楊陽執導,倪妮、閆妮、劉雅瑟主演的《隱身的名字》,全女班底 + 兩代女性的掙扎與救贖,一看就是女性懸疑;愛奇藝出品,高葉、張魯一、白敬亭主演的《正當防衛》,則是聚焦“校園防衛過當案”的法庭懸疑。
去年娛樂獨角獸與導演算對話時,他表示自己手上的項目還是一部跟優酷合作的懸疑劇,從時間來推算,大概率是新作《懸案》,這部聲稱“一樁懸案一個單元,兩個單元一季懸案”的懸疑劇,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立起來的季播懸疑 IP。
當然,在新一輪懸疑劇未播出之前,該賽道仍舊充滿變數,我們無法保證誰能持續產出既叫好又叫座的懸疑精品,只能保證優質懸疑劇一定出自那些既能深耕本土文化,又敢闖類型融合無人區的創新者。而這種不可預知,本身就是行業做懸疑劇的懸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