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關於小米汽車近兩天發生的一個事故,這裏我們不做過多解析,等待官方調查給出準確的說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各家車企旗下的新車如何在應急狀態下打開車門。
對於燃油車來說,遇到緊急事故,只要連拉兩下機械門把手就可以打開!我們日常駕駛一款不太熟悉的油車,內外門把手位置都差不多,外把手也很顯眼,其實也能輕易打開車門。
但電動汽車的設計邏輯發生了明顯變化,對於一款不熟悉的新車,很有可能都無法啟動電車的空調,可能也無法打開應急車門。有些電動汽車為了降成本,或者為了炫酷,捨棄了傳統實體物理按鍵,需要語音啟動。而各家語音啟動的指令又不一樣,所以上車時確實需要提前適應一下。
此外,此次飽受爭議的應急車門的按鍵,每一家車企按鍵設置的地方,打開方式也不太一樣,而且不少應急開門的按鍵是非常隱蔽的,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哪裡,如何打開。
電動汽車受到撞擊后發生自燃現象並非近兩年才有!8年前就有一位叫做Joshua Brown的用戶因為使用特斯拉的智駕系統發生了意外,也是電車最早的大事故。後來特斯拉旗下新車將應急車門按鍵設置在了極其顯眼的位置,就如下圖,這樣的設計非常清爽,一目了然。即使是第一次駕駛特斯拉,也能夠快速找到,這其實也是血的教訓。
事實上,小米SU7也是有機械按鍵的,我們能夠看到,車門底下匹配了機械按鍵,但容易被遮擋,而且第一次駕駛這款新車的使用者可能並不太熟悉。如果借的別人的汽車駕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確實很難知道按鍵在哪。
這種方案很多車企都在使用,將按鍵設置在了儲物單元的下方,一伸手確實能夠摸到,但還不夠顯眼,也比較容易被水杯遮擋。
另一輛汽車的緊急按鍵設置在了音響旁邊(騰勢),對於車主而言,能夠快速精準地摸到。但是一旦汽車,交換駕駛員駕駛,或者第一次駕駛,確定還能第一時間找到嗎?
很多人並不太清楚,發生碰撞打開車門的事故前兩年就發生過多起,大部分廠家已經從中得到了教訓,將隱藏式電動門把手的電源接在了大電池以及小電瓶上,這樣的雙層冗餘保障讓這兩年發生撞擊,而打不開車門的事故率大大降低。
此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點,那就是智駕。目前國內符合法規的智駕為L2級別,雙手是不能離開方向盤的,所以應該將網路上那些類比握手器全面禁止,而且有一說一,車企也不應該誇大智駕能力。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