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第一次裝修新房的時候,都會把重點放在顏值上,從而忽略了空間的功能性。
我家就是,裝修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又是做大理石的電視背景牆、又是買名牌的沙發和高定的床,入住不到半年就對這些產生了審美疲勞,開始後悔沒有把舒適和實用放在第一位。
就比如臥室,第一次裝修的時候真的是把“好看”做到了極致,15㎡的主臥軟裝硬裝算下來花了將近四萬塊錢,但是它卻不好睡。
所以第二次裝修新房的時候,為了能讓臥室更“好睡”,我堅持了下面這5個原則,入住後忍不住誇自己明智,太舒適實用了。
原則一:燈光設計要合理
第一次裝修房子的時候,為了好看,臥室主燈選了網紅款的吊燈,床頭兩側各裝了一個吊線燈,好看是好看,但是不實用;
主燈不僅不好擦洗,在床上方還有一種壓迫感;床頭吊線燈動不動就會撞到,很容易磕碰壞。
所以第二次裝修,我選擇了極簡款式的鬥膽燈作為主燈,另外搭配了床頭和窗簾盒的隱形燈帶,不做滿吊頂也實現了無主燈的效果,主打的就是一個低預算打造高級感。
原則二:合理的收納區
第一次裝修房子的時候沒考慮太多,再加上臥室並不大,只是在床側面做了一組衣櫃,但是入住后發現,外套大衣毛衣這些只穿了一天但是不需要洗的次淨衣沒地方放只能堆在凳子上,很多小件衣物、日常看的書都沒地方放。
所以第二次裝修時,我格外注重收納的設計,除了常規的衣櫃外,還設計了下面這3個收納區:
①次淨衣區
所謂的次淨衣就是穿過但不需要清洗的衣物,冬天會比較多;這類衣服不適合放在衣櫃內,會污染乾淨的衣物,所以我特意在床尾整排衣櫃中預留出一部分開放櫃用作次淨衣區。
平常穿的外套、牛仔褲、圍巾手套都可以在進入臥室后脫了掛在這裡,和乾淨衣服完全分開,又乾淨又方便。
②首飾收納區
女孩子總是會有一些首飾的,很小的比如耳釘之類的可以放在梳妝台,但是如果首飾比較多的話,再加上一些絲巾、領結、皮帶之類的裝飾物,那就需要一個單獨的收納區了,全放梳妝台會顯得很雜亂,也不方便拿取。
所以第二次裝修的時候我就在次凈衣區下方設計了兩個跳色的抽屜作為首飾收納區,平常回家直接在次凈衣區處換好家居服,取下首飾,流程很順暢。
原則三:空調不能對著床頭
第一次裝修房子的時候什麼都不懂,臥室空調是壁掛機裝在了床尾牆面,吹出來的風剛好正對著床頭,夏天吹一夜冷風很容易感冒頭疼。
所以第二次裝修,為了避免這個問題,臥室里選擇了風管機,比中央空調性價比高一些,可以把風口設計在門口上方,也就是床側面,吹出來的風也是對著床尾,不會直接吹到身上,這樣舒適性會更高。
原則四:床墊比床更值得投入
第一次裝修房子的時候為了好看,買了個高定款的床花了一萬五,卻花兩千網購了一個普通的床墊,入住后發現,床再好看都不如有個舒服的床墊。
所以第二次裝修,我決定只買個普通款式的實木床,只要環保和房間風格搭配即可,但是花一萬多買了個定製款的床墊,睡醒后也不再腰酸背痛了,即使家屬翻身也不會影響到我了,這次算是把錢花到刀刃上了。
原則五:色調宜暖不宜冷
第一次裝修房子的時候選擇了當時流行的黑白灰,臥室整體色調氛圍都是冷冰冰的,一點也不溫馨,沒有“人氣”,看著很壓抑。
所以第二次裝修,我堅持選擇了暖色調搭配:
①地面選擇木地板
之前裝修為了好打理,地面通鋪了大理石地磚,高級是高級了,但卻不溫馨;第二次直接選擇了原木色的木地板,顏值高、觸感溫潤,很容易營造溫馨的氛圍。
②牆面暖色調乳膠漆
第一次裝修臥室的時候,牆面做了高級灰的牆漆,時間久了也不覺得它高級只覺得一股“性冷淡風”;第二次直接選擇了奶茶色牆漆,暖暖的,一看就很溫柔。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白天忙著打工,只有夜晚才屬於自己,所以臥室一定裝修的“好睡”比“好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