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特殊的一天,我們的建軍節,軍人出身的樊振東的巴黎奧運會男單1/4決賽,對手是日本張本智和。比賽氣氛空前緊張,尤其是在王楚欽1/16決賽輸球后,樊振東成為國乒男單獨苗,孤軍奮戰。
首局由於壓力巨大導致手緊,樊振東發揮不佳,以2-10丟掉第一局。這樣的情況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看臺上的中國教練組與隊員都面色凝重,都不由得樊振東捏一把汗。
國家隊陪練劉丁碩和王楚欽坐在一起觀賽。
比分來到第一局1-10,就在人們都高度緊張地觀看比賽內心為樊振東加油時,只見劉丁碩轉向王楚欽,用手半掩著臉,卻露出頗為詭異的笑。這一場景被現場攝像師鬼使神差地捕個正著,第一時間播向全世界。
隊友在比賽,而且開局不利,比分落後,有什麼好笑的?為什麼要笑?
劉丁碩由此得了一個“偷笑哥”的綽號,在至今長達七個月的時間里,不斷地被被人們提及和批評。對於劉丁碩來說,這是一件難以“擺脫與釋懷”的事情。
那麼,到底當時劉丁碩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他為什麼要笑?
2025年4月1日,已經退出國家隊開始轉型做基層教練和電商直播的劉丁碩,自己製作了一條視頻對此事專門進行了解釋,視頻應該是首發於抖音平臺(見頂部視頻)
在這條視頻里,劉丁碩傳遞了這麼幾條資訊:
1,自己職業生涯最高光時刻就是與樊振東在2021全運會決賽對壘,並獲得亞軍。
雖然沒有戰勝樊振東,但劉丁碩卻引以為榮。由此可以看見,在劉丁碩心目中,能夠與樊振東爭奪冠軍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榮譽。
劉丁碩想說明什麼呢?
一是他很尊重樊振東,二是自己永遠銘記職業生涯最高光時刻(這完全可以理解)
我們可以注意一下這條視頻的文案:我叫劉丁碩,一個不起眼的乒乓球運動員。
用這樣的自我介紹作為文案,不是自卑,應該是自嘲吧。
2,在自己退出國家隊后,自己應國家隊的召喚,甘願作為陪練,陪主力隊員備戰奧運會,陪練主力隊員是王楚欽,並在兩年裡成為了好兄弟。
3,對“偷笑”的解釋。
劉丁碩說:
巴黎奧運會看臺上的一笑,讓我成為了“偷笑哥”,其次我笑的是每次張本智和第一句都叫得很大聲,都很狂,但後程基本都是很啞火。但我覺得這種時刻笑確實不對,我絕對不是大家想像中那樣,我們都是隊友,更是戰友。
也就是說,所笑的物件不是樊振東,是張本智和。
笑張本智和的大聲喊叫以及狂妄和囂張,尤其是笑張本智和後程“基本都是啞火。
劉丁碩也承認不管怎麼樣這種時刻笑確實不對!劉丁碩能夠這麼說也算是一種道歉的態度吧。最後一句劉丁碩說:我絕對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我們都是隊友,更是戰友。
看到這裡的朋友,不知道您是如何感想呢?
劉丁碩的解釋您能否理解與接受呢?
我們再來說一下,為什麼時隔七個月,劉丁碩才正式回應。
起因是4月1日劉丁碩在網路直播時,針對近期全運會預選賽輸給上海趙子豪引發的“趙子豪為樊振東報仇”這一話題,劉丁碩有些憤怒,他在直播間說:
“我們相互都沒仇,趙子豪給樊振東報仇?你告訴我,我跟樊振東有什麼仇?樊振東都不會正眼看我一眼,我倆能有什麼仇?”
具體的時間節點,到底是先發的頂部的完整解釋視頻,才有了直播間與球迷的對話,還是時間次序相反。
但無論如何,劉丁碩算是對巴黎“偷笑”事情做出了回應。
按道理來說:劉丁碩不會真的嘲笑隊友樊振東的,因為國家隊這麼多年,他和樊振東本是並肩作戰的隊友。據說樊振東還曾為劉丁碩擔任過場外指導 。
不過,劉丁碩在直播間有這麼一句話:“樊振東都不會正眼看我的......”
這句話引起了線民們的注意。
劉丁碩這句話是個啥意思呢?
啥叫“不會正眼看我?”
難免讓人浮想。
是樊振東在國家隊里,平時都很高傲、對非主力隊員都上不正眼看?還是他們之間有什麼過節和矛盾呢?
按說,樊振東的人品很好,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場景:和隊友在一起時,從不正眼瞧隊友?
有網友這樣說:
顯然,劉丁碩這樣的言論,不但洗不清自己,反而讓自己有“欲蓋彌彰”之嫌。
有網友整理出來了劉丁碩的職業履歷,如下:
1️⃣2011年全國少年賽奪冠入選國家隊。
2️⃣世青賽單打冠軍→地表12人賽擊敗張繼科 樊振東成為參賽最小年齡的黑馬。
3️⃣肩傷致8次封閉治療→抑鬱症爆發→父母陪伴康復。
4️⃣涅槃重生,帶傷不敵樊振東獲全運會亞軍→巴黎週期轉陪練員。
5️⃣身份蛻變,巴黎奧運看台見證隊友奪冠→金牌共享榮耀時刻。
6️⃣巴黎看台沒有笑樊振東,笑的是張本智和第一局叫聲很大,後來就啞火了。
7️⃣人生轉型 退出國家隊,投身基層教練/直播電商開啟新篇章。
寫到最後,我個人心情還是略為沉重。
為什麼沉重呢?
1,在國際賽場,在奧運會這樣的場景,劉丁碩捂嘴偷笑,並傳遍全世界,確實有些不妥,但劉丁碩的本意也不應該那麼“惡毒”。
畢竟都是中國人啊,同胞兄弟。
不至於,不至於。
2,半年多來網路上對這件事兒一直有批評,甚至出現“網爆”也讓劉丁碩內心承受了巨大壓力。
都這麼久了,算了吧。
能怎麼樣呢?
無論當事人是什麼心態,他本人已經受到了“懲罰”。
還能怎麼樣呢?大家該工作還得工作、該生活還是生活。
得饒人處且饒人吧,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就讓過去的都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