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後半生》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告訴觀眾,不管“愛妻”人設多深入人心,都跟轉頭喜歡上“新歡”沒衝突。
除去糖紙包裹的外衣,將殘酷現實擺放在人們面前。
沈教授(張國立飾)在亡妻葬禮上暈倒又怎樣?拿著本書天天想又怎樣?轉頭就能對女護士一見鍾情,開啟後半生幸福生活。
只是電視劇總會增加點戲劇色彩,連亦憐(楊童舒飾)一出來就讓人覺得不對勁,我們“童年陰影”不可能演這麼簡單的角色。
果然,憑藉能忍、善良、愛心等一切美好品質,成功讓“刺頭”兒女們認下了這門黃昏戀,接兒子來沈家住。
等到這個時候,連亦憐心機才徹底暴露出來,想讓房子寫兒子名字,兒子是個藥罐子,步步算計只是為了資產。
劇裡楊童舒真的把這個角色演活了,笑起來眉眼彎彎,看著就柔情似水,找不出一點破綻。
她跟張國立的“對手戲”也十分精彩,入院時張國立眼神死寂,卻在看到她的那一刻眼神立馬亮了,這種能臉上任何動作都沒有,光憑眼神就表達內心情緒的表演太絕了。
楊童舒也是將欲說還休表演得淋漓盡致,兩個人你來我往,沒有多少廢話,卻能讓身邊所有人都看出來不正常,就連觀眾都咯咯笑著說太膩味了。
笑的時候見牙不見眼,生氣的時候眼神只要往下一耷拉,周身氣場都變了,這種不靠肢體語言就能展現多種情緒的表演,才讓人們看著過癮。
不管什麼樣的演員,總是“三板斧”也會讓人看著疲憊,就像梅婷在《六姊妹》裡把中年大姐演繹出圈,人們對她演技又有了新認識。
同時也有人覺得梅婷表演陷入了“模式化”狀態,不管演什麼總有一些固定動作不會改變,就像總是喜歡驚訝就張大嘴巴,努力瞪大眼睛來突顯情緒,這點在《我的後半生》裡似乎更嚴重了。
劇裡不管是看到張國立飾演的角色買吊帶衣服給新老伴,還是遇到一些需要表現驚訝劇情,都幾乎是統一瞪眼睛,張大嘴巴。
溫柔的時候就盯著人笑,生氣的時候就表情動作誇張喊出來,套用了原來各種表演片段,讓人覺得她表演沒有很差,可就是失去了新鮮感,甚至向著誇張方向走去了。
準確來講,梅婷表演在年輕一輩中還是很出彩的,只是放到老戲骨聚集的劇裡就會顯得有些不足,別的老戲骨都有了自己的風格,且擅長把握人物細節,她則被吐槽流於表面。
當然,還有人們吐槽的一個問題就是年紀看著比佟大為大,看著兩個人演夫妻有點彆扭,這個倒不是什麼問題。
問題是兩人相處過程中,沒有演出中年夫妻的那種默契感,總感覺兩個人分開演得都對勁,合起來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有些時候不同演員班底,呈現出來的表演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覺得劇裡誰的表演更拉垮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