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式微,高校何為?
更新于:2025-03-31 12:56:07

  從“文科消亡”頻上熱搜,到“文科都是服務業”的爭論,再到復旦大學官宣減招文科......在如今人工智慧浪潮席捲之下,文科真的“衰敗”了嗎?文科生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PART.01 經濟類、管理類學科招生規模在縮減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歷年各學科門類本科招生人數統計,2022年理工農醫四大學科門類全國招生總人數佔比為52%,較2018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而人文社科類學科門類全國招生總人數佔比為48%,相應減少了1.8個百分點。

  不過從2018年到2022年,在12大學科門類中,招生佔比減少的僅有管理學和經濟學,分別減少了2.63個百分點和0.68個百分點,而其他10個學科門類招生人數佔比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可以看出,人文社科門類下最主要是管理學類和經濟學類在縮招,而其他學科,如文學、藝術學、教育學、法學、歷史學、哲學等並沒有受到影響。

PART.02 歷史類選科人數減少

  在新高考改革之初,也曾出現過大批考生“棄理從文”的情況。隨後教育部相繼出台多種引導和保護措施,基本遏制了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的趨勢。目前各省份選擇理科組合(物化生)的人數也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

  根據掌上高考資料庫統計,2024年第三批啟動新高考改革的8省份,選擇“物化生”純理科組合的考生佔比,較2023年均有所提升。重慶、遼寧該組合選科人數佔比超過一半以上,其餘六省該組合佔比也在四成以上。

  而文科組合“政史地”,則表現不一。在重慶、遼寧、江蘇等省份,選科人數佔比有所下降;湖南、湖北、河北、廣東、福建選科人數略有增加。

  從各省物理類和歷史類總體的選科情況看,新高考後,經過一系列“穩物理,保物理”的宣傳引導和政策保護。直到2024年,部分省份物理類與歷史類考生比例已經達到新高考前7:3的水準,有些省份甚至已經達到8:2的水準。通過兩年的對比,呈現出物理類考生人數增加,而歷史類考生人數減少的趨勢。

PART.03 未來,文科人數或將繼續減少

  不可否認,文科人數在減少,而且未來可能還會繼續減少。日前,多地政府對教育政策的調整和引導引發關注,文科專業規模收縮與理工農醫類學科擴張形成鮮明對比。出現這種現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國家對人才需求類型和結構的引導。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產業升級加速的當下,理工農醫類專業人才的戰略意義愈發凸顯。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的招生規模,以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紮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從部分高校公佈的擴招計劃看,主要集中在理工農醫等領域。

  強化理工農醫,各省也提出了具體目標。

  雲南省要求,到2025年全省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布點佔比需超50%,並通過就業去向落實率紅黃牌制度倒逼學科優化。

  內蒙古自治區提出2025年理工農醫類本科招生佔比達50%的目標;山西省則要求同類專業佔比提至55%。

  山東省發佈的《“十大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5年)》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佔比達到60%以上。

  上海市要求到2026年,理工農醫專業門類本科生招生佔比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

  文科式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來自就業市場對人力資源需求的反饋。文科生就業難度加大,根源在於市場需求縮小。提供給文科生的高品質穩定就業崗位相對較少,文科生畢業生自主創業空間也相對狹窄。

  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24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從專業看,理工類、經管類、人文社科類專業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從高到低依次為49.4%、47.1%、43.9%,文科面臨的就業困境更為突出。

PART.04 文科自強之路

  為避免被迫走上關停之路,文科專業如何改造升級、尋求自強是各高校的核心議題。應對新變化,面對現實需求,推動“新文科”建設,培養複合型人才正是一條可行的新路徑。

  越來越多的高校,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

  復旦大學在2024年本科招生簡章中推出“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翻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俄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德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雙學士學位專案,進一步打通文理界限。

  上海科技大學新增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本科專業,但這個全新開設的“文科專業”要求考生的高考加試科目為物理、化學雙選。

  上海外國語大學推出了語言數據科學、智慧外語教育等微專業,實現數據科學與語言學、翻譯學、智慧教育以及語言智慧等領域研究的有機結合。

  山東大學作為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的依託高校,不斷開拓金融科技、科技考古、社會資訊學、計算法學等新興領域,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文科“金專”。

  南京大學在“數位人文”視域下,新增數字經濟本科專業,建立計算機與金融工程雙學士學位專案、德語法學雙學士學位專案,成為江蘇省首個獲批的雙學士學位專案。

  文科並非沒用,只是眼下需要調整。不管是理科擴招還是文科縮減,背後的指向都是交叉融合。

  因此,文科真正的發展方向在於跨界,在於融合。

  雖然科技和產業變革讓理工科人才需求增加,但文科在人類社會中的價值是無法代替的。通過實施“新文科”建設,當前文科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存在的問題會得到有效的解決,文科教育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文科無用”的偏見也將破除。

4所新大學,來了!
4所新大學,來了!
2025-03-28 0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