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調的“理工男”開始把“不客氣”掛在嘴邊上,你最好認真琢磨他說的每一句話。
奇瑞,這個曾被貼上“性價比之王”標籤的中國車企,用一場充滿科技感的智慧之夜,向全球宣告:它不再是那個埋頭造車的“理工男”,而是一個手握獵鷹智駕、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甚至量子安全技術的“智慧化新物種”。
“奇瑞的智慧化,也要不客氣。”董事長尹同躍的這句話,帶著一股理工男特有的倔強。
但這份“不客氣”,背後是15年的技術沉澱:從2010年成立雄獅科技研發智慧互聯,到2016年無人駕駛車隊亮相烏鎮,再到如今獵鷹智駕系列覆蓋全場景,奇瑞用行動證明——智慧化不是新勢力的專利,傳統車企一旦覺醒,爆發力可能更可怕。
獵鷹智駕:“小鎮做題家”馴服AI
其實,智能駕駛的演算法訓練,沒有什麼捷徑可言,跟我們人類學霸學習的途徑一樣,就是依靠大量的數據投喂和場景訓練。奇瑞的獵鷹智駕更像“小鎮做題家”——它的題庫是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45億公里智駕里程的超級大數據。
在奇瑞的天穹智算中心,每天有2000萬公里模型學習里程狂奔,相當於每天繞地球50圈。
星海大數據平台沉澱了180萬種世界模型生成場景,從上海弄堂的鬼探頭到中東沙漠的沙塵暴,從慕尼克不限速高速到曼谷的摩托洪流,這些“極端考場”讓獵鷹智駕的AI學會了在混沌中找規律。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實戰成績:在上海27公里市區路段測試中,搭載獵鷹智駕的星紀元ET接管1次,而特斯拉FSD接管7次。
奇瑞的“笨法”——用真人跑遍全球高山沙漠,再用AI合成4倍數字場景——看似不夠酷,卻讓智駕系統在面對中國式交通時,多了一份老司機的從容。
油電同智:一場技術平權運動
奇瑞的智能化路線,打出了一張差異化的牌——不挑動力源。
從6萬元的小螞蟻到30萬+的星途星紀元,從燃油車到混動、純電,全系標配高階智駕。
“油電平權”背後,藏著奇瑞的野心——它要通吃全球市場,尤其是那些充電樁尚未普及的新興地區。
在阿聯酋,搭載獵鷹500的瑞虎8L已經能自主通過ETC、記憶20條城市路線;
在馬來西亞,奇瑞的人形機器人正在4S店接待客戶;
而歐洲消費者很快會發現,星紀元ET的雷射雷達+雙Orin-X晶片組合,性能不輸BBA,價格卻只有一半。
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或許正是中國智慧汽車出海的另一種解法。
安全不是口號,是“跳傘式”信仰
“我就是那個跳傘的廠長。”尹同躍用二戰降落傘質檢的故事,詮釋奇瑞的安全哲學——高管必須用自己的性命為產品背書。
這種近乎偏執的態度,讓獵鷹智駕的測試標準堪稱“變態”:90km/h避讓鬼探頭、130km/h剎停AEB、雨霧天靜止車識別……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背後都是70萬組緊急避讓數據的訓練。
更硬核的是底層架構。奇瑞的量子安全通信能抵抗“駭客帝國式”攻擊,功能安全回應時間小於100毫秒,故障診斷覆蓋率超過99%。
當某些車企還在為“自動駕駛是否過度宣傳”扯皮時,奇瑞已經拿到了歐盟車輛網路安全管理體系和軟體升級管理體系的“雙認證”——這是進入歐洲市場的硬門檻,也是技術實力的鐵證。
從“造車”到“造生態”:奇瑞的星辰大海
如果以為奇瑞的野心止於智駕,那就大錯特錯了。
發佈會現場,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能後空翻的機器狗、車載無人機組成的“海陸空三棲戰隊”,暴露了這家企業的終極目標——它要構建一個以智慧汽車為核心,輻射機器人、低空經濟、量子通信的超級生態。
奇瑞的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分離式設計讓座艙能隨時切換陸空模式。雖然現階段這更像技術秀,但在中國低空經濟政策破冰的背景下,誰又能說這不是未來的“諾亞方舟”?當其他車企還在捲城市NOA時,奇瑞已經在為“三維交通”埋下伏筆。
奇瑞的Mornine gen-1人形機器人已在馬來西亞商場導購。41個自由度、12自由度的靈巧手、2小時續航——參數或許不如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那樣賽博朋克,但“可量產、可商用”才是硬道理。
配合車載無人機、智慧兒童座椅等生態產品,奇瑞正在編織一張覆蓋出行全場景的智能網路。
寫在最後:消費者認知戰才是最難打贏的
技術實力不等於市場認可,人的成見是座大山。
如何讓高凈值使用者相信,奇瑞能做出比特斯拉更NB的智駕系統?
如何讓歐洲中產為“中國技術”買單?這場認知革命,可能比攻克雷射雷達更難。
奇瑞的“智慧之夜”,像極了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沒有矽谷式的華麗敘事,卻有著“把降落傘背在自己身上”的務實,和“用數據一寸寸磨出安全”的耐心。
奇瑞的掌門人尹同躍已滿頭白髮,但與他的每一次面對面,我都感受到他和奇瑞一樣,是28歲正值風華正茂之年。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尹同躍說:“智慧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全民智駕大考,奇瑞不是第一個交卷走出考場的,但奇瑞的答卷,帶著汽油味和代碼香,註定無法被忽視。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