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業的風雲變幻中,一段過往的軼事再度被提及:2016年,三星與小米之間的一場供應鏈談判風波,據傳因雙方未能達成共識,導致三星暫停向小米供應OLED螢幕。彼時,三星幾乎壟斷了全球90%的OLED螢幕市場,國產屏幕技術尚無法與之匹敵,迫使小米創始人雷軍親自前往三星尋求解決方案。
關於此次事件的細節,網路上流傳著多個版本,有的渲染成雷軍親自道歉的戲劇性場面,有的則輕描淡寫為一次普通的商務洽談。不論真相如何,這段往事無疑折射出當時三星因市場壟斷地位而擁有的強勢話語權,以及小米作為相對弱勢一方的無奈。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科技版圖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小米已從當年的弱勢客戶成長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佼佼者,穩居前三,2024年銷量更是突破1.68億台。這一巨大轉變,讓三星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近日,有消息傳出,三星掌門人李在鎔攜手高通總裁安蒙,專程訪問北京,並親自前往小米汽車工廠參觀。這一行程由雷軍、林斌等小米高層親自接待,雙方還留下了合影。李在鎔此行目的不言而喻,小米的崛起讓三星看到了巨大的合作潛力,尤其是在手機、汽車晶片、存儲晶元等多個領域。
小米不僅在智慧手機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其汽車業務同樣備受矚目。隨著電動汽車對晶片需求的日益增長,三星作為擁有車規級晶元技術的供應商,自然希望與小米達成更多合作。小米在彩電、TWS耳機、平板、AloT等多元化產品線上的佈局,也為三星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面對來自中國企業的全面競爭,三星在OLED屏幕、晶片代工、存儲晶片、彩電、平板、手機等多個業務領域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專業人士指出,三星正經歷其“至暗時刻”,急需通過拓展合作來穩固市場地位。
小米的崛起,無疑是中國科技力量不斷增強的縮影。從當年“跪著求國外供應產品/技術”,到如今國外供應鏈夥伴主動上門尋求合作,這一轉變不僅彰顯了小米自身的成長,更映射出中國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三星與小米的這段合作佳話,不僅是對雙方互利共贏的美好期待,更是中國科技產業崛起、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