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六位少年,曾在學生時代,都幻想著未來有一番天地,可是隨著猝不及防而立之年的到來,只有謝望和實現了年少時的野心。
謝望和在三十歲的時候,終於實現了財富自由。
他能夠養得起無業的大華子,能夠替一輩子都熱衷於運河與船舶的父親買一艘豪華的郵輪。
多年以後,謝望和依舊是花街腰板最硬氣的人。
《北上》已經迎來大結局,看似每個人都結局圓滿,有了最好的人生下半場。
但是細品每個人的未來走向,才發現,編劇最偏愛的還是男性。
看過這樣一句話:
“女性比較謹慎、善於規避風險;男性具有野心、願意冒險。”
雖有不認同,但是這卻是大多數人的觀點。
一、少年們的事業心
花街少年們的事業在劇中都有了一個完美的開始。
謝望和是著名公司的高官,成為了蜜蜂公司的中流砥柱。
他這一路走來,簡直就是傳奇。
學生時代的謝望和只知道打架逞能,即便到了高中也沒有心思在學習上。
父母受到運河的影響,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謝天成為了還給鄰居們錢,把船賣了,自己則渾渾噩噩度日。
梁海泓為了養家,減掉了長髮,去學大車,開長途,就是為了有錢供謝望和上學。
反觀謝望和呢,始終沒有覺得學習是最好的出路。
高三那年,他休學北漂,結果被現實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在北京遍地都是985和211大學畢業的學生,創業者比比皆是,但是成功的寥寥無幾。
在北京受創後,謝望和回到學校開始廢寢忘食地學習。
這裡最諷刺的是,其他人努力了三年,卻比不上努力了幾個月的謝望和。
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
並不是。
這隻是編劇給觀眾編織的一個美夢而已。
真正的成功,往往是經年累月的積累,而非幾個月就可以造就的神話。
謝望和身上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太濃厚了。
在北京,同樣是名校畢業,為什麼謝望和比周海闊能夠出挑呢?
劇中的謝望和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外賣崛起的時代,他押對了賭注。
在蜜蜂外賣公司,謝望和混得風生水起,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了,順利拿到期權。
反觀,在北京創業的華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她創辦了華子快遞,在總部業績居高不下。
但是代價太大了,她需要跟男性搶地盤,需要照顧員工,更需要關照到手下每個人的情緒與狀態。
其實這也是一種諷刺。
大華子為什麼成為不了第二個謝望和。
她太善良了,善良的人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是站不住腳的。
於是她在快遞行業有過輝煌,但最後還是以散場結束自己的創業時代。
由於這些年在北京的過度勞累,大華子被確診為腦瘤。
大華子得知手術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后,決定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
她決定回到花街,放棄北京的事業。
奮鬥多年的事業就這麼散了。
在花街,大華子成了無業遊民。
反觀北漂失敗的周海闊和邵星池,則是在花街找到了新的出路。
邵星池喜歡做飯,在廚藝這方面很有天賦,他拜周宴臨為師,在運河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而周海闊則是開了一家書店,被稱為天才程式師的他,決定做一個普通老闆,享受運河邊愜意的生活。
學習最好的陳睿,一直留在洪淮,在父母的支援下,也順應花街的潮流,開了一家考古博物館。
這樣一對比,顯得大華子特別的失敗和無能,始終是男性視角下的失敗者。
二、女性事業的失敗
大華子回到花街之後,謝望和也跟隨回來了,他終於發現華子生病的事情了,也頓悟當初大華子為何要與自己分手,就像不想讓自己卷進來。
她低估了謝望和對自己的感情。
謝望和堅持與華子領證結婚,即便李燕和梁海泓都不同意。
就如梁海泓所言,沒有一個母親願意兒子娶一個生命或許將要走到盡頭的女人。
但是謝望和還是堅守住了。
他和大華子領證後,勸華子去做了手術。
幸運的是,大華子手術成功了。
一轉眼,就成了闊太。
經歷過北漂,經歷過生死的大華子看淡了女人的事業。
她安心做起了謝望和背後的女人。
不是說全職主婦有錯,但是大華子的能力,只甘心當一個男人背後的女人,太不值了。
她應該有更廣闊的世界的。
明明一身能力,最後成為了一個只能依附於謝望和的女人,太諷刺了。
這是編劇對女性的惡意。
除此之外,馬思藝的回歸,其實並沒有讓人覺得是圓滿。
馬思藝放棄大學,執著於追尋先人的足跡,這些年,她浪費了最美好的歲月。
她是優秀高中的尖子生,可以上更好的大學,擁有更好的前途,可是因為那份衝動,成為了一個只擁有高中文憑的人。
回到花街,不是她想通了,而是通過顧阿蓮,知道陳睿這些年對自己默默的付出。
馬思藝回到花街,是回應陳睿對自己的愛。
花街的老街坊,都把馬思藝當做親人,可是歸來的馬思藝只是個流浪歌手而已。
其實她是配不上陳睿的。
四年時間,馬思藝和陳睿都不是當年的自己了。
這四年,陳睿一直進步,研究運河文化,而馬思藝則是一路唱歌,一路流浪,兩個人的思想已經不同頻了。
如今,陳睿已經是博物館的館長了,而馬思藝一事無成。
劇情到這裡戛然而止,看似圓滿,實則為以後埋了更多的麻煩。
馬思藝若是與陳睿結婚了,難道還能一輩子在酒吧唱歌嗎?
就算是陳睿同意,顧阿蓮也絕對不會允許。
這才是最現實的問題。
若是馬思藝不去唱歌,那家庭主婦就是她唯一的宿命了,這才是最令人唏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