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就是糖尿病?標準因人而異,一文教你讀懂這些指標!
更新于:2025-03-29 00:34:27

糖尿病是一種由體內血糖水平異常升高引發的代謝性疾病,它可能導致血管、神經系統以及肝臟和腎臟等器官的損害。如果血糖控制不當,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面臨失明、昏迷甚至死亡的風險。

血糖水準的高低是診斷糖尿病及其病情控制程度的關鍵指標。這就引出了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指標來監測自己的血糖水準?是否血糖一高就意味著患有糖尿病?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瞭解在血糖監測過程中常見的幾個關鍵指標及其代表的含義。

1.

通常來說,空腹血糖值應不超過6mmol/L,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不超過10mmol/L為正常範圍。若空腹血糖超過7.1mmol/L,餐后兩小時超過11.1mmol/L,則視為糖耐量異常。

血糖試紙監測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醫生評估藥物療效的一種方式,但它並不是確診糖尿病的依據。

此外,指尖血糖測量結果可能會受到儀器、試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偶爾出現的異常結果並不意味著一定患有糖尿病。如果在多次監測中發現血糖異常或尿糖呈陽性,應提高警惕,並在必要時進行糖耐量測試以確認是否患有糖尿病。

2. 餐前血糖、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及餐后血糖

餐前血糖指的是進食前半小時內,未注射胰島素時的血糖水準,分為早餐前、中餐前和晚餐前血糖,這是反映患者基礎血糖控制狀態的重要指標,也是輔助確診糖尿病的參考標準。

隨機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時間點測得的血糖值,可作為糖尿病輔助診斷的依據之一。餐后血糖是指進餐后兩小時測得的血糖水準,有助於篩查那些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偏高的患者。

另外還有睡前血糖和淩晨三點血糖,這些通常在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時進行監測。當血糖超過16.8mmol/L時,可能會出現酮症風險,需要高度警惕並及時處理。

3. 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其形成過程緩慢且不可逆,因此相比指尖血糖,它能更穩定地反映過去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準。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包括HbA1a、HbA1b和HbA1c三種亞型,其中HbA1c佔比較高,約70%,且相對穩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首次將“糖化血紅蛋白”正式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6.5%可以作為確診糖尿病的依據,而>9.0%則表明持續存在高血糖狀態。此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還是篩查糖尿病高風險人群的重要檢測手段,以及評估糖尿病患者併發症風險的關鍵指標。

以上內容為大家概述了糖尿病診斷及病情監測的常用指標,每個指標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希望廣大糖尿病患者能夠理解醫院安排一天多次血糖監測的原因,並更好地配合治療。

同時,我們鼓勵大家充分利用血糖監測這一工具,並結合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等多種方法,將血糖控制在穩定水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情節純屬虛構,旨在普及健康知識。如遇身體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