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新電影《水餃皇後》定檔4.30,
含騰量為零。
螢幕情侶變商業對手,
成年人的體面是暗戳戳“不撕”。
01
近日,沈騰馬麗這對國民級喜劇CP的「解綁」引發熱議。
起因是馬麗的《水餃皇后》定檔,
這部沈騰主攻《飛馳人生2》時,
馬麗單扛女主且被譽為“解綁宣言”的電影。
《水餃皇后》改編自“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的創業史,
一個因生不出兒子被丈夫拋棄的山東女人,
靠著擺攤買水餃起步,
實現年入60億的草根翻身故事。
翻身也是馬麗所需要的,
自從馬麗單飛;
"離開沈騰就撲街"
"離開沈騰就像魚離開自行車"
這樣的話題屢屢出現,
現實也確實不如人意。
2018年《來電狂響》評分5.7;
2021年《陽光劫匪》,評分3.6;
《測謊人》,評分2.8。
2022年的《李茂扮太子》,評分4.2;
即使已經是超200億票房的女演員,
大家依舊常看到曾經的低分,
因為它就像白粥中的老鼠一樣醒目。
馬麗太需要一部證明自己的劇了。
而《水餃皇后》就是她的最優選,
真人真事改編,
大女主勵志逆襲,
強大原始粉絲基礎,
(就算沒吃過灣仔碼頭 ,也一定見過灣仔碼頭的廣告)
都為成為爆款奠定基石。
而且還是執導過《中國機長》的劉偉強導演,
和編寫過《我不是葯神》的韓家女編劇,
雙強組合。
就連搭配的演員,
也是惠英紅,朱亞文這種演技派。
只要正常發揮,票房口碑雙豐收不是難事。
目前公佈的素材中,
馬麗素顏馬尾、凍瘡手指、破舊三輪車。
完全不同於過去的馬麗,
尤其是她那句:
“我有什麼抬不起頭的,我靠自己本事吃飯。”
是臧健和說的,
也是馬麗說的。
希望這次可以華麗轉型,
成功“解綁”沈騰。
02
喜劇搭檔解綁並非新鮮事,
趙本山與宋丹丹在春晚巔峰期“分手”,
郭德綱與曹雲金因利益分道揚鑣,
本質皆是藝術追求與商業邏輯的博弈。
沈騰馬麗的特殊性在於,
他們用“體面沉默”替代了狗血互撕。
沈騰在《獨行月球》片尾特別感謝馬麗,
馬麗在採訪中強調“合作與否只看劇本,
這種成熟恰是市場稀缺的“良性解綁樣本”。
也得益於兩者不一樣的關係,
馬麗沈騰,相逢於微時。
他是她的伯樂,
如果不是沈騰邀請馬麗加入開心麻花,
馬麗還是那個因外貌而抑鬱的女孩。
馬麗也對的起沈騰的知遇之恩。
科班出身、演技精湛。
二人主演的舞台劇《烏龍山伯爵》,
是唯一一部票房過億的話劇;
9次央視合體,是全民期待的小品;
沈馬cp的電影,更是票房保障。
《夏洛特煩惱》14.47億,
《獨行月球》31.03億,
《抓娃娃》33.01億
“沈馬組合”用荒誕喜劇包裹人性洞察,
成為觀眾心中的“快樂代名詞”。
如果不是《西虹市首富》換角風波,
他們大概會一直創造組合的新紀錄。
但成年人的危機,
總是來得那麼突然。
原定女主馬麗因資方壓力被替換,
沈騰沉默接受;
馬麗含淚回應“我以為我演得很好”。
成年人的無奈就深知:人心裡的偏見,是一座大山。
“喜劇女演員的生存困境,在於市場和資方的雙重偏見”
03
「沈馬CP」鬆綁不是散場,
是各自奔赴新戰場;
從“馬什麼梅”到“女王獨自美”,
解綁是成長的價碼。
賈玲與張小斐憑《你好,李煥英》封神后,
前者轉型導演、後者深耕正劇,
反而打破“CP=票房”的魔咒;
黃渤從“瘋狂喜劇”到《涉過憤怒的海》的暗黑演技派,
證明了解綁後的多元價值。
對沈騰和馬麗而言,
解綁不是終點,
而是跳出舒適區的起點。
《西虹市首富》后,
沈騰主攻電影《飛馳人生》《獨行月球》票房累計破200億;
在《王牌對王牌》與賈玲組新CP,
被調侃“喜劇一哥的盡頭是綜藝咖”。
馬麗轉型電視劇和現實題材(《女士的品格》《第二十條》),
憑後者斬獲百花獎影后。
“成年人體面告別”就是那麼靜默。
就像馬麗說的:
「喜劇演員的終極目標,
是讓觀眾笑著記住角色,
而非只記住誰和誰搭檔。」
世界是個愛男的世界,
男人的花期太長,
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雖然不認同,
但也反映了現狀。
女性想要走到男性所在的位置,
總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很感謝馬麗沒有拘泥於之前的框架,
沒有滿足於喜劇的光環。
始終為自己熱愛而奮鬥。
人總是在突破舒適圈後瘋狂成長,
如果路比較難走,那是因為在上坡。
沒有誰一路走來是容易的。
馬麗以喜劇走進觀眾視野,
就要憑實力撕開喜劇的外衣。
像她說的:
“從話劇舞台到電影,到百花獎,我走了二十年”
也因為她走通了,
給後續的女性更多勇氣。
我們太需要正向的案例,
來支撐我們走這一條暗路,
直到路上的光夠多,
多到女性主義不再被特殊提起,
多到真正的平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