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極度厭蠢?比如說看到伴侶犯錯就大發雷霆,看到別人低智商的行為或言語,就感到煩躁和憤怒?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恐弱,他們真正討厭的,是那個弱小、會犯錯的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極度厭蠢,其實就是你在極度壓抑自己的某一部分。人的心理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投射,就是一個人越難以接受自己的部分,就越需要把它在外界找到一個對應物。
比如說你在工作中,有個同事工作效率很低,總是做不好事情,那你就會特別嫌棄他,也很討厭跟他在一起工作,為什麼?除了他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你潛意識中,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什麼意思?就是你曾經可能遭受過“因為做不好事情,而被人指責”的經歷,於是你的內心就非常恐懼、害怕做不好事情,一旦你看到別人也這樣,這種感覺那就會激發你潛意識中的焦慮和憤怒,讓你產生嫌棄、厭惡的感覺。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小時候寫作業寫慢了,父母就會責駡或者催促你,當你成績比不上別人,反覆學一個東西,總是學不會時,父母、老師就會懷疑你智商不高,經常說你笨,那在你的成長路上,“愚蠢”對你來說就會成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當一個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是沒有什麼分辨能力的,他的三觀還沒有形成,他必須要依靠父母、老師的喜歡和認可,才能活下去,那在這種成長環境下,他最後就不得不認同這種觀念,甚至還會把對“愚蠢”的厭惡內化到自己心裡。
以至於他長大後,看到這種“做不好事情”的情景就會聯想到小時候那個脆弱、無能、不被認可的自己。所以一個人為什麼“厭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厭惡曾經那個不夠聰明的自己,我們把那個令人厭惡的愚蠢的自體投射到了別人身上。
所以“厭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把對自我不完美的厭惡,全都投射出去的一種外化形式。不是愚蠢讓你感到需求受挫,而是你想滅掉愚蠢。因為絕大部分的東亞小孩兒都是成長在一個非常苛刻和忽視的養育環境里,會不自覺內化很多對自我的禁令,認為犯錯就是一件非常羞恥和不能容忍的事情。
那他長大後,為了避免自己再次體會到羞恥感,就會本能地調動起強烈的憤怒和批判來指向犯錯的人。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習慣了用厭蠢去迴避羞恥,那他可能就會發展出嚴重的自我攻擊,會不斷強化、反感那個脆弱的自己,開始自責、內疚,甚至自我厭惡、自我貶低。
就像“恐同即深櫃”一樣,我們極度討厭的東西,其實同時是作用在自己身上,外界的這種非常有強迫性的衝突,也正是我們內心衝突的外化。所以“厭蠢”的重點不是他人為什麼蠢,而是你的內心承載著怎樣的障礙和痛苦。
尤其是當你發現“厭蠢”已經嚴重影響到自身的生活,比如說伴侶可能只是偶爾犯了一個小錯,但你就是容忍不了,或者父母、孩子只是無意間問了一個不怎麼聰明的問題,你就會暴躁、發脾氣,那你要意識到,可能是你潛在的創傷被啟動了。你要先學會去療癒自己,學會去溝通和解決問題,不然無論你遇到誰,都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厭蠢”都承載了你內心的痛苦,還有一種“厭蠢”,厭的不是智商低、學識低,而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認知有限,但卻不願意學習,遇到問題不願意思考,毫無主觀能動性,明明教了很多次,但還是執迷不悟的犯錯,面對問題也只會無腦宣洩自己的情緒,指責他人,推卸責任的“蠢人”。
那這裡的“蠢”就不是真的“蠢”,而是一種不自知的“壞”,因為他的行為舉止,已經嚴重侵犯了別人自身的利益。這樣的人,你一定要遠離,因為他們不僅不會有任何成長,甚至還會在各種關鍵時候拎不清,做出錯誤的抉擇,從而導致你也跟著受累,一起倒楣。
而且這種人,還很擅長心理投射,只要你處在他的身邊,他就會認為你也應該跟他一樣,但凡你比他強,就會被他嫉妒、打壓,一旦不小心沾惹上就是自己災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