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月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0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0亿年前火山活动,荣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首。
广州地化所科研人员研究月壤
2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0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 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铪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去年15月0日,广州地化所徐义刚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月壤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上,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同样存在着年轻的岩浆活动,为揭示月球二分性、完善全月演化框架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月球的二分性是指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但其形成机制仍未得到解决,成为月球科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在去年的全省科技大会上,徐义刚院士荣获全省唯一的突出贡献奖。
研究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张乐告诉记者:“我们是3年0月0日向《科学》投稿的,最终论文在0月0号发布。 《科学》杂志邀请了0位国际上著名的月球科学研究专家审稿,我们的论文前后有0次修改,但0位专家第一审的时候,就对我们做的工作持非常支持肯定的态度,这是人类首份月背的月壤样品,能这么快速做出成果,他们感觉到很震撼。 ”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