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播放!00後UP主用宿舍電腦,打開軍迷心中的“劉慈欣經典”
更新于:2025-03-28 11:59:07

文 | 酸梅湯

排版編輯 | 複製人寫手

以適配的工具滋養創作力,對新人而言是一種更穩妥的成長方式。

誰也沒想到,一位小時候和媽媽玩“過家家”的 00 後創作者,現在竟然可以和累計票房 80 億 + 的院線導演相提並論了——他就是 B 站 UP 主小鐵片片片(下文簡稱小鐵片)。

四年前,本科在讀的小鐵片用 ARMA3 遊戲編輯器(遊戲《武裝突襲 3》)改編了劉慈欣的小說《全頻帶阻塞干擾》,之後他將作品上傳至 B 站,瞬間引爆平臺,並且接到了專業影視公司和劉慈欣相關團隊的聯訊。

△夢開始的地方

△ 2021 年,小鐵片就自己用 ARMA3 做出了這種效果

△ 第一集爆火后,小鐵片寫下的創作手記(點開看大圖)

目前,小鐵片在 B 站上發佈的《全頻帶阻塞干擾》合集總播放量將近 2000 萬。

△《全頻帶阻塞干擾》至今已更新了 12 集,在 B 站的播放量為 1994.4 萬

最近,“管虎導演將執導電影版《全頻帶阻塞干擾》”的消息流出,很多網友自發地把這件事跟小鐵片的名字放到了一起。

△ 知乎網友在評論電影項目時主動 Cue 到了小鐵片

這無疑給了小鐵片很大鼓勵,他也直接感受到了“先進創作工具”帶給新人的機會。

坦克陣里,士兵們鎮定地迎接炮火猛攻;

△第一集《坦克集群鋼鐵對沖》

碧空中,做好墜落準備的飛行員劃出孤勇弧線 ......

△ 第三集《北京上空壯烈空戰》

當悲壯的氛圍透過螢幕,傳遞出 IP 特有的情緒感染力,我們足以看到小鐵片的故事解讀能力、編劇二創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

而最後一點自然是他能實現影像化的關鍵。優秀的文本創作者很多,但是想脫穎而出,“技術能力”是“殺手鐧”。

日前,極客電影(ID:geekimovie)與小鐵片做了深度溝通,請他分享個人的成長經歷、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工具的使用心得。

聊天過程中,他時常會流露出一種新人創作者特有的緊張和羞澀,而這份情緒之下,是難得的摯誠與堅持。

回顧小鐵片的成長歷程,從他幼年與母親的互動,到高中在藝術家獲得佳績,再到考入影視專業、自製作品和出演校內舞台劇,他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好玩兒”,可以感覺到,他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和享受創作本身, 正是這一特質推動了他的作品出圈。

從“一人成軍”到“超級個體”,再到如今的“百人團隊”, 小鐵片的經歷很值得當下年輕創作者借鑒。

01 出發:樂於邊撿裝備邊講故事的玩家

我是先看到《全頻帶阻塞干擾》的故事,後來才知道這是劉慈欣寫的。

小鐵片的頭像靈感來自於他在路邊看到的一個零散的鐵板,不知這塊鐵板觸動了他的哪根神經,他開始以“小鐵片片片”作為網名。

△小鐵片的社交媒體頭像

2021 年 2 月,宅在宿舍的小鐵片突發奇想,決定要改編《全頻帶阻塞干擾》。

他本身出自軍人家庭,又酷愛《阿凡達》等科幻電影,這個故事對他有天然的吸引力,好像為他量身打造一般。

彼時,就讀於大連某學院戲文專業二年級的他,本身就有一些戲劇創作理論基礎和自製作品經驗,加上有了想法就去做的性格,小鐵片很快投入狀態,開啟了文本創作。

可是鑒於原作過於巨集大,並且受到技術的限制,他設想的很多內容在遊戲中根本拍不出來,只能不斷給劇情做減法。

就此,他選擇了“二創”的方式,借鑒原作的世界觀,製作獨立的單元情節,設置新的角色和故事線。這對於沒有大型影視製作經驗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既不容易走偏,又能鍛煉他敘事能力的路徑。

△小鐵片在“全頻帶”小說世界觀基礎上做了二創

於是,小鐵片開始用遊戲編輯器 ARMA3 展開製作。

在此之前,他曾用同樣的方式製作了其首部系列動畫《三天之內》,這部作品在首集發佈的第二天便播放量過萬,給當時粉絲數不到三十人的他帶來了極大的鼓勵。

△ 小鐵片用 ARMA3 製作的《三天之內》畫面效果

以此方法,小鐵片可以更熟練地進行遊戲錄製與剪輯,不到五天便完成了《全頻帶阻塞干擾》的第一集。作為資深 CS(遊戲《反恐精英》)玩家,小鐵片非常懂得如何詮釋對戰畫面,這極大增強了人物動作細節的精細度。

△同樣技術製作的《全頻帶阻塞干擾》第一集

小鐵片的父親是軍工從業者,所以該集劇情靈感來自於他的父親。 由於背景真實,先是引起了廣大軍迷朋友的熱烈討論。

△軍迷群體反響強烈(點開看大圖)

作品通過細節滿滿的設計和流暢的鏡頭調度,給予了更多非軍迷觀眾極佳的視覺體驗,逐漸出圈。

2021 年 7 月,《全頻帶阻塞干擾》第三集上線,作品的熱度登上了新高峰。 該集在 B 站播放量近 200 萬,評論多達 8000+ ,讓小鐵片體驗到了“火”的感覺。而這一條條留言直接給小鐵片打足了氣,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 第三集上線后的觀眾評論(點開看大圖)

我在公交車刷手機,然後吃瓜吃到了自己頭上,我刷到了很多人在討論《全頻帶阻塞干擾》。

而且沒想到,登上 B 站帳號,每隔兩分鐘評論就顯示 99+,很多都是期待續集的,我很開心。

更讓他激動的是,2022 年 7 月,劉慈欣相關團隊通過平臺發現了他,並間接向他傳遞了大劉本人的認可,這對於只是默默一個人創作的小鐵片來說,簡直是驚天大禮包,給了他很大的激勵。

他也更加確定,只要用心打磨作品,一定會被期待的人看到;即便是在宿舍用簡單工具做出的短片,也會得到欣賞與回饋。

時間來到 2024 年,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小鐵片開始使用更高級的工具,他用虛幻引擎全流程製作了第十一集動畫,大幅提升了作品的水準。

△ 從 第十一集《最後的人民海軍》,小鐵片開始用上了 UE

2025 年 3 月 8 日,小鐵片發佈了第十二集《接班人》,上線兩周就斬獲了近百萬播放量。時隔一年更新,畫面皮膚和光影製作更加細膩,鏡頭調度也更純熟了。

△ 第十二集《接班人》的畫面和鏡頭調度都更加成熟

至此,從改編 IP 劇情,到獨立製作與發佈作品,再到升級敘事品質。小鐵片一個人跑通了製片全流程,點亮了創作道路上的技能樹,為他日後搭建團隊奠定良好的基礎。

回想起這段努力摘得果實的經歷,是敢想敢做的勁頭,支撐小鐵片越走越遠。

而他在創作中如此有行動力,也和自身熱愛探索和攻克難關的性格息息相關,這同樣可以從他歡玩遊戲和研究遊戲工具的行為中看出來。

同時,他很明確自己的訴求,並且不受外界影響而動搖。 或許機遇就是會留給有清晰自我認知和目標的人,沒多久,驚喜如約而至。

02 升級:從個人到流水作業,開啟「團隊大作戰」

創作體量變大後我慢慢發現,什麼都想自己一個人來做的話,是一定會掉頭髮的。

對於故事的熱愛,貫穿小鐵片從小到大的生活。

幼年,他陪媽媽玩角色扮演遊戲;初中,獨自鼓搗遊戲編輯器,做小人兒玩“賽博過家家”;高中,參演戲劇拿了第一名;報考大學,立志報考編導專業。

十幾年來,“講故事”都是小鐵片離不開的快樂源泉。

在他看來,創作中的自己可以率性而為,感受簡單而純粹的開心。

本科畢業后,小鐵片放棄了穩定工作拋來的橄欖枝,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數位媒體專業,攻讀研究生,以進一步精進自己的能力,他明白“我需要先有充分的輸入,才能有好的輸出”。

而在這個過程里,基於關注度的提升,小鐵片的創作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援,他亦彷彿進入全新的遊戲副本,展開不同的打法。

闖關的主角從自己單打獨鬥,變成了帶隊向前。

△ “孤獨”了很久的小鐵片,終於組建起自己的團隊

先說音訊。最初的作品里,音訊都是小鐵片自己一點點上網搜索、整理後剪輯而來,後來有一些粉絲自願發揮所長幫他配音,發展到現在,他已組出一百多人的配音團隊。

還有一位粉絲本身就是配音導演,平常會組織大家練聲。他們還專門做了個小程式,即時同步分工情況,每條音軌做完進行上傳,後面就有人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