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財報解析:蔚來仍燒錢、理想盈利滑坡、小鵬全靠MONA
更新于:2025-03-28 08:55:21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在“內卷”中加速分化。作為頭部新勢力的“蔚小理”,交出了截然不同的成績單:理想汽車以連續兩年營收破千億的成績穩坐榜首,但利潤空間持續收窄;小鵬汽車憑藉技術平權策略實現“史上最強財報”,虧損大幅收窄;蔚來則深陷虧損擴大的泥潭,被迫啟動全面降本計劃。這三家車企的財報不僅反映了各自的戰略選擇,也揭示了行業從“規模擴張”向“效率優先”轉型的必然趨勢。

蔚來:營收與虧損的“雙刃劍”

蔚來2024年財報的核心詞是“矛盾”,全年營收657.3億元,同比增長18.2%,創下歷史新高;全年交付22.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38.7%,在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佔據40%的份額。這份成績單背後,是蔚來通過多品牌戰略實現的規模擴張:主品牌鞏固高端定位,第二品牌樂道L60在20萬-30萬元市場躋身前三,第三品牌螢火蟲蓄勢待發。四季度72,689輛的交付量和197億元的營收,更刷新了單季紀錄。

然而,光鮮的銷量和營收難掩盈利能力的脆弱。2024年蔚來凈虧損達224億元,同比擴大8.1%,其中四季度單季虧損71.1億元創歷史新高。虧損擴大的根源在於戰略投入的“雙線作戰”:一方面,樂道品牌從研發到管道的全鏈條燒錢,儘管L60在四季度交付量突破1萬輛,但前期營銷費用激增導致銷售及行政費用同比上漲22.8%;另一方面,換電網路建設持續吞噬利潤,全年建成3054座換電站的“九縱九橫”佈局雖提升了用戶體驗,卻也使非汽車業務毛利率長期低於10%。

李斌將希望寄託於2025年Q4的季度盈利目標,但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冷淡,財報發佈次日股價暴跌近9%。這一方面源於樂道品牌2025年初銷量未達月銷2萬輛的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對蔚來“技術投入換未來”模式的耐心消退。130億元的研發投入雖同比下降2.9%,但仍占營收的20%,持續加碼的智能駕駛和換電技術能否轉化為商業護城河,將成為蔚來扭虧的關鍵。

當然,李斌也在求變。一向以“用戶企業”形象示人的李斌,在內部會議上徹底顛覆了外界認知。面對部門負責人以“價值觀”為開篇的彙報,他直接打斷並斥責:“不要用價值觀掩蓋經營問題!一談經營就扯價值觀,扯這幹什麼?”這場變革,標誌著蔚來組織管理邏輯徹底從“要預算”轉向“拼經營”,從“情懷驅動”轉向“數字說話”。當然,結果會怎樣,還得交給時間來驗證。

理想:千億成績單后的盈利焦慮

理想汽車2024年財報呈現出“大象轉身”的典型困境。1445億元的總營收和50萬輛的交付量,看起來是一份非常好的成績單。但理想L6貢獻了近四成銷量,也導致車輛毛利率從2023年的22.2%下滑至19.8%。

全年8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減少31.9%,四季度35億元的利潤環比增長背後,是MEGA純電車型失利后被迫降價3萬元帶來的短期刺激。理想在2024年暴露出的問題具有行業普遍性:過度依賴單一技術路線(增程式)導致產品結構失衡,首款純電車型MEGA因設計爭議和充電網路短板折戟,迫使理想汽車暫緩純電戰略。

面對危機,理想選擇雙線突圍。一方面加速純電佈局,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i8、i6兩款純電SUV,並配套建設2500座超充站;另一方面加碼AI研發,將自動駕駛架構升級為MindVLA,試圖以“智慧體”概念重塑技術形象。不過,這些舉措需要時間驗證,2025年一季度8.8萬-9.3萬輛的交付量同比增幅不足16%,且營收預計同比下滑,顯示出轉型期的陣痛仍在持續。

小鵬:觸底反彈背後的AI賭局

小鵬汽車的2024年財報堪稱“逆襲樣本”。全年408.7億元營收和19萬輛交付量,分別同比增長33.2%和34.2%,淨虧損從103.8億元收窄至57.9億元,毛利率提升12.8個百分點至14.3%。四季度表現尤為亮眼:9.15萬輛的交付量、161億元營收和10%的汽車毛利率,均創歷史新高。

這一轉變源於戰略重心的精準調整。售價10萬-15萬元的MONA 03和改款P7+組成的“雙子星”,在性價比市場快速放量,帶動規模效應顯現;與大眾的技術合作產生的50億元服務收入,則開闢了“技術輸出”新路徑。更關鍵的是成本管控,通過供應鏈優化和平臺化生產,小鵬單車成本同比下降15%,這在同級車企中罕見。

小鵬的隱患在於低價車型的利潤天花板,儘管MONA M03帶動銷量增長,但其8.3%的汽車毛利率仍遠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為此,小鵬計劃2025年推出覆蓋10萬-50萬元價格帶的全新產品矩陣,並通過L3級智駕功能(預計下半年落地)提升高端車型溢價能力。

何小鵬將未來押注於AI驅動的“第二曲線”,2024年研發投入64.6億元中,超50%投向自動駕駛和AI大模型;2025年計劃再投45億元,目標是將城市導航輔助駕駛(CNGP)成本降低80%。同時小鵬預計2025年高階智駕滲透率突破10%,並計劃下半年落地L3級功能,2026年實現L4級低速場景無人駕駛。其AI技術將延伸至人形機器人,構建“飛行汽車+無人駕駛+機器人”的生態閉環。與大眾合作的超充網路計劃年內建成1000座網站,試圖通過基礎設施綁定用戶生態。

不過隨著MONA M03遭遇埃安RT、比亞迪秦L EV圍剿,後者標配冰箱彩電且價格更低,後面一段時間小鵬汽車也需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壓力。

車叔總結

三份財報勾勒出新勢力車企的三重生存邏輯:蔚來的“長期主義”需要平衡技術投入與資本耐心,理想的“規模至上”面臨產品結構轉型的考驗,小鵬的“技術變現”則需穿越AI商業化的無人區。2025年,隨著價格戰進入“拼刺刀”階段、L3自動駕駛開啟商業化元年、出海競爭白熱化,三家車企的戰略容錯空間將進一步收窄。當行業從“燒錢換市場”轉向“效率定生死”,誰能率先找到規模、盈利與技術的最優解,誰就能在淘汰賽中拿到下一張入場券。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