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提到外星生命,最先想到的就是“火星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火星這個普通的星球,成為了人類尋找地外生命的希望。
當然一切都要從幾個世紀前說起,在人類剛剛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便發現了火星這個沙漠星球,只不過當時人們利用簡單的望遠鏡,在火星表面發現了縱橫交錯的裂痕,當時這些裂痕便被當成了火星運河!
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人們堅定地認為火星之上就遍佈了生命,也許它和地球是一樣的生機勃勃。
但是隨著發展,當人類的探測器真正著陸在火星表面,原來以往的一切都如夢一般,根本沒有火星生命,這個距離我們比較近的太陽系行星,就是一顆荒蕪的星球,火星之上平均溫度較低,二氧化碳“凍結”在火星的極地,放眼望去就像是地球上的沙漠隔壁。
其實在這樣的星球之上,怎麼會誕生演化生命?這讓科學家非常的失望,但是從火星的發展演化歷程來看,雖然現在的火星非常荒蕪,但幾十億年以前火星和現在的地球一樣生機勃勃。
那麼尋找火星生命遺跡又成為科學家的新目標,畢竟迄今為止人類未曾在其它天體上發現過生命的殘骸。
目前在火星上服役的火星車有好奇號和毅力號,2013年5月19日好奇號火星車火星蓋爾隕石坑挖了一個洞,從洞裡掏了一些樣本放入好奇號攜帶的火星樣本分析儀器中,它可以對火星樣本進行簡單的分析。
最開始科學家從火星的“沙漠樣本”中發現了甲烷等小型的有機分子,這已經令科學家非常的振奮。
後來隨著研究技術的更新,這些被研究過的樣本再次發揮餘熱,根據NASA2025年3月24日消息,科學家利用新的手段從這些樣本中發現了有機大分子。
這些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都是飽和的碳氫化合物,以往科學家只在火星上發現過六個碳以內的芳香烴分子,這些分子相對比較穩定。而此次這些超過10個碳的有機分子,都是鏈狀的,這種結構本身就不是很穩定,但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些有機大分子卻完好的保存下來。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長鏈碳分子是曾經火星生命的一部分,例如可能是脂肪酸的碎片,而地球生命細胞膜的重要組成就是脂肪酸。
當然脂肪酸也並非是單一的生物形成過程,自然環境下也可以形成脂肪酸,例如水和礦物在特殊的地質環境中形成,就類似於海底世界的火山噴口。
現在的火星環境當然不會形成脂肪酸,因此說這些有機大分子無論來源是生物還是非生物,都至少是37億年前火星活躍時代的產物。
這也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如果火星在37億年以前,環境生機勃勃,適合生命的居住和發展,那麼在漫長的歲月里,生命曾經的痕跡很可能也會得以保留,這樣在後續的火星探索中,針對火星曾經的河流三角洲進行探測,很可能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目前來看,僅僅通過好奇號等火星車,人類對於火星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就拿火星樣本來說,通過好奇號的微型實驗室,根本無法進行更複雜的試驗研究,也就是說火星樣本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被發現,至少這些分子的來源就無法確定。
那麼未來就需要人類把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甚至是載人登陸火星。目前來看,中國有望成為首個把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天問三號在2030年前後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已經是擺在桌面上的事情了,反觀美國火星取樣就是一步一個坎,推遲、計劃的推倒重來,目前2035年美國能把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就算是一個奇跡了。
也許大家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不一樣了,中國的太空探索真真切切在崛起!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