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是否擁有健康肝臟,不看臉色和體重,主要看五個指標
更新于:2025-03-27 14:50:43

肝臟,這個隱藏在右上腹部的沉默器官,常常被人們忽略,直到它發出嚴重的警報。

它是人體開展代謝運作、實施解毒功能、進行能量儲存的核心樞紐,若運轉出現異常,所引發的後果必定極為嚴重。

特別在年齡邁入 50 歲之後,肝臟所具備的自我修復功能以及代謝水準逐步走向衰退,各類肝臟病症發生的風險亦會大幅提升。

然而,很多人往往通過“臉色”或“體重”來判斷肝臟健康,認為臉色蠟黃、身材肥胖就意味著肝臟有問題。

但事實上,肝臟的健康與否並不能簡單地通過臉色或體重來判斷,而是需要更加科學、客觀的指標來評估。

首先,肝功能指標是判斷肝臟健康的核心工具。

在這其中,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是最為關鍵的兩個指標。

這兩種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當肝細胞受損或發生炎症時,這些酶就會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的ALT和AST水準升高。

ALT更為敏感,是判斷肝細胞受損的“金標準”,而AST在心臟、骨骼肌等其他器官中也有分佈,因此它的升高可能不僅僅與肝臟有關。

通常情況下,ALT和AST的比值也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如果ALT顯著升高,可能提示急性肝炎、脂肪肝或藥物性肝損傷,而AST顯著升高可能提示肝硬化或心臟疾病。

據統計,超過70%的肝病患者在早期都會表現出ALT或AST水準的異常。

因此,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監測ALT和AST水平,是50歲後守護肝臟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個關鍵指標是總膽紅素水準。膽紅素是血紅蛋白分解后的產物,主要由肝臟進行代謝和排泄。

倘若肝臟功能處於正常狀態,膽紅素便能夠順利地被轉化為結合膽紅素,隨後藉助膽汁排泄至體外。

而在肝臟功能遭受損害或者膽道發生阻塞的情況下,膽紅素難以正常地進行代謝活動,如此一來,血液里的總膽紅素含量便會出現上升現象。

這種升高不僅會導致皮膚和眼白髮黃,還可能伴隨尿液顏色加深、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膽紅素的升高並不一定代表肝臟疾病,也可能是膽囊炎、膽結石等其他問題引起的。

然而,結合其他肝功能指標,膽紅素的變化依然是判斷肝臟健康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三個不可忽視的指標是白蛋白水準。

白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重要血漿蛋白,主要負責維持血液的滲透壓,運輸激素、藥物等物質,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臟的合成功能。

當肝臟功能受損時,白蛋白的合成能力會下降,導致血液中的白蛋白水準降低。

白蛋白低下不僅意味著肝臟合成功能減退,還可能引發水腫、腹水等癥狀。

很多肝硬化患者往往伴隨白蛋白水平顯著下降,這也是病情加重的一個標誌。

據臨床數據顯示,慢性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低於35g/L時,提示肝臟合成功能已受到嚴重損害。

因此,白蛋白水平不僅是肝功能的“晴雨錶”,也是判斷病情進展的重要指標。

第四個需要關注的是凝血功能指標,尤其是凝血酶原時間(PT)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肝臟是凝血因數的合成場所,大部分凝血因數都需要肝臟正常工作才能合成。

肝臟一旦受損,凝血因數的合成量將會隨之減少,進而致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升高。

此情形不但表明肝臟的合成能力有所降低,並且也顯示出機體的凝血機能存在著失常狀況。

針對部分肝硬化患者而言,凝血功能方面出現的異常狀況有可能引發諸如牙齦出血、鼻出血,乃至消化道出血等嚴峻問題。

因此,凝血功能檢查是評估肝臟健康的重要一環,尤其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定期檢查凝血功能,可以説明早期發現肝臟問題,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第五個重要指標是肝臟影像學檢查。肝臟 B 超、CT 或 MRI 等影像學檢查手段,

能夠以直觀的方式對肝臟的形態特徵、體積大小、密度狀況以及血流運行情形予以觀測。

這些檢查不但有助於察覺脂肪肝、肝囊腫、肝血管瘤這類較為常見的肝臟病症,而且能夠在早期階段就探測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的肝臟病變情況。

例如,B超可以顯示肝臟脂肪沉積的程度,而CT和MRI則可以更清晰地觀察肝臟的結構和血管分佈,發現小到幾毫米的病灶。

此外,肝臟彈性成像技術(FibroScan)也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肝纖維化檢測手段,它可以無創地評估肝臟的硬度,判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程度。

需加以留意的是,肝臟內部不存在痛覺神經,即便其遭受了損傷,也難以在第一時間藉助疼痛之感向身體發出警示信號。

因此,很多肝臟疾病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癥狀,等到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才被發現。而以上五個指標,正是揭開肝臟健康真相的“偵探工具”。

除了定期檢查以上指標外,保護肝臟還需要從日常生活入手。

科學適宜的飲食架構、規律有序的作息安排、適度合理的運動鍛煉以及戒煙並控制飲酒量,均為捍衛肝臟健康的關鍵舉措。

此外,避免濫用藥物、注意防範肝炎病毒感染,也是保護肝臟的重要措施。

由此引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除了以上五個指標,還有哪些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調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地保護肝臟健康,延緩肝臟衰老?

肝臟是否健康,不但關聯著身體的代謝運轉、解毒進程以及免疫效能,並且與人的全身心健康狀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

理解這些關鍵指標,並將其應用到健康管理中,是每個人在步入中老年階段都應該重視的課題。

肝臟雖然沉默,但它的健康情況卻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品質。

只有真正瞭解肝臟,才能更好地守護它,走向更加健康的人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資料

[1]劉苗麗.保護肝臟牢記六要點[J].新農村,2024,(02):41.